【我觉得大豆粉异地应用技术,猫猫头只是应用,不是他们自己研究的。他们自己研究的普及化蚯蚓养殖技术及生物循环土壤改良技术才是真牛批。】
我去!
又出来一个新名词,还这么长,名字越长肯定越厉害。
网友们喜新厌旧,又跑来吹捧追问。
农学生嘛,就吃这一套,果然开始讲了,【蚯蚓能改良土壤都知道吧,这个技术就是在强化蚯蚓的这一特性,用经济的可循环的方式,形成一个体系,让蚯蚓去改良土壤。甚至能改良盐碱地,把不能种庄稼的田地,变成可以种庄稼地田。】
解释的太好了,啥都没说清楚。看来他也没弄懂。
被网友们点出来之后,农学生也是坦诚,【我要是弄的懂,我就去猫猫头搞研究了,这东西我们那次去了好几百人,能弄懂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包括同去的教授。】
【反正当时说了,猫猫头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八千万亩严重板结的低标准农田,另一个是两亿五千万亩盐碱地。】
【现在我们帝都农大出身的农科院研究员文师兄,正在用这个技术在海南改良一万亩台风倒灌的盐碱地呢。】
这回虽然还是没解释明白,但是数字都看的懂啊。
几千万亩,几亿亩,不能种庄稼的土地变成可以种庄稼。
想想就提气。
这才是正经的农业技术进步呢。
直入根基!
可想而知这会是非常长的一个过程,但是时间长不怕啊,几年、十几年、哪怕几十年,哪怕只实现十分之一。
那也是滔天的功绩!
紧接着,有海南的网友冒了出来,给农学生作证。
找出来前年的新闻。
遭遇台风,海水倒灌,摧毁了上万亩良田。
当时我印象很深,那次台风大的啊,我家楼下的树都吹倒了。当得知台风摧毁了上万亩农田时候,我心疼的直抽抽,我们海南的农田数量本来就少,一场台风又摧毁了那么多。
我还以为都完蛋了呢,没想到还有的救,已经在救了。
农业工作者,万岁!
这番话讲的,就像大夏天灌下一瓶冰可乐,从里到外舒爽。
——
一下子套出来两个这么提气的东西。
网友们兴奋异常,再接再厉。
逮着几个农学生又是一番更猛烈的“诱惑”。
故事再次重演……了一半。
果然有个农学生忍不住了,不过他还有点谱,先问一下,【土豆的事能说么?】
马上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