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七带着侄子侄女登门潘晔家,有读者觉得太不可思议,太不负责了,明知道潘父是结核病人还敢去,不怕传染给孩子?
其实在那个年代,肺痨可不当什么恶性传染病,人们只看做是一种不治之症而己。
运气好点的,活下去。运气差点的,病个几年就完蛋。
不死心的,还会去“轩亭口”砍头现场,让狱卒帮忙在馒头上沾点鲜血给家里的结核病人吃。
所以对待肺痨病人,不像后世的“口罩病”那样需要严格隔离,当然不用隔离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说过,100个人里面就有2个是结核病人。
你们想想,四九城里哪怕精减过后,1960年还有250万人口,起码有5万结核病人。
你躺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这家亲戚邻居家有结核病人你不去了,天知道你另一个亲戚家其实也有结核病人呢。
按这种思维,你基本上是出不了门了,因为公交车上多少结核病人?你单位里多少结核病人?你上学的班级里也有不少结核病人。
避无可避,也无人主动去避开。
所以这次国家京剧院两位名角趁到昌平演出的机会,主动上门来向林三七求诊,小会议室里,两家单位的领导也没有避开。
在沈院长的催促下,林三七老神在在地坐了下来。
先是马连良第一个看病,他这时候已经60岁了,做为京剧界的一代宗师,也属于老同志了。
本来按正常的历史轨迹,马连良是在1966年去逝的,这里面固然有社会因素,恐怕也与他晚年身体不好,心灰意冷有很大关系。
林三七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搭了半天脉,看得沈院长在旁边直翻白眼。
“马老师,你这结核病史多久了?”
“嗨,不知道多久了,大约是5年前开始出现乏力、低热,咳嗽长久不愈,于是找了大夫看看,说我是肺痨。后来我跑协和医院去瞧过,拍了片,这才确诊。
这些年药吃了不少,咳嗽一直不见好,因为久咳不愈伤及声带,您瞧,我这行就是靠嗓子吃饭的,结果现在都登上了场,人也就算是彻底废了。”
旁边的粟院长赶紧插话道:
“马老师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这是国宝级艺术家呀,千万不容有失。”
马连良赶紧摆手:“哪里哪里,过谦过谦。”
林三七一听还有x光片,这下兴奋起来了,
让别人号脉,立马能号出三七二十一来,可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