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
盛苑见之,摇头轻笑之余,侧首瞧了瞧窗外。
……
“所以,皇上还真就让你三言两语给劝好了?!”盛向浔听说陈之煦奉旨出使海外的消息,寻着小女儿就围着她转了好几圈,一边转一边感叹着,“乖乖哩,苑姐儿你这丫头还真行!”
抱着果子啃的盛苑得意的扬起了脑袋。
“瞧把她嘚瑟的!”郑氏在一旁朝着两个小外孙女摇晃布老虎,好笑的看着快要把尾巴翘到天上的小女儿,忍俊不禁的说,“不过听知语说,皇上和太后的关系是真好了,她们娘两个见面不再是以前那样一句不合就开吵了,听说现在什么事儿都是有商有量的,可真好。”
“可不是,我听欧阳翎和晟哥儿说,太后有意放权给皇上呢,现在只要不是极要紧的军机大事,基本上都是由皇上批阅奏章呢!”坐在两个孩子后头的安屿,闻声连连点头,而后又朝着盛苑举起大拇指,“所以说,还是我家苑姐儿有本事!劝好了皇上,哄好了太后!这不,连朝堂都轻松很多哩!”
他这般自豪的样子,引得盛向浔和郑氏不由发笑。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棱照进圆厅,照亮了老两口相视而笑的脉脉温情,照亮了小两口心有灵犀的洋溢幸福,也照亮了两个啃着小脚的胖娃娃的嘟嘟肉脸。
此时温暖和煦,此刻宁静安然,一切都那么好,一切都会更好。
(正文完结)
……
番外一:辞官
顺宁十九年,皇帝第四女静戎公主周岁宴后,太后还政于帝,自此隐居皇城不问政事。
同年,首辅盛苑继续主持朝政,承太后之良策,接女帝之旨令,大刀阔斧革除衍生弊政,加强各层吏治、安抚百姓生活、整顿诸般军务、广开教育科目、鼓励百家文化、发展工具军器、增开贸易路线,提拔重用人才、大力移风易俗。
此后十载,大楚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民间不断繁华、官员谦虚清廉;女官女吏逐步普遍,庶民勋贵渐有独女承袭家业之风向。
周边邻国惧楚之武威而不敢僭越,大楚商队遍布世界各地,更有番夷闻名翻海万里而来,于大楚中原学文化、学匠艺,以上国天朝称之。
……
“小姨,您要辞官?!”顺宁帝怎么都没想到会接着盛苑的请退奏折,当即惊呆了,又听宫人回报说盛苑此刻恰好路经览政殿,瞧着像是要去永祥宫给太后请安,便连忙前去寻人。
盛苑没想到皇帝在宫道上把她给拦住,不由好笑又无奈地行了礼:“陛下,您瞧瞧臣的两鬓……喏,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