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走到了河边。
河宽不到五十米,现在是枯水期,所以水很浅。
陈静好走在最前面,带领众人踏上那座梁桥。
她向大家娓娓道来:“我不是本地人,来到打结村刚满两年。这座桥,你们别看它造型有点老气,其实很年轻呢,不到两岁,只比我晚几个月来到这座村子。”
现在的桥梁多用钢材、混凝土和新型复合材料打造,或简洁平直,或有着未来科技感,造型充满现代艺术的风采。而他们脚底下的这座,古朴的拱形桥面、方方正正的桥墩子和桥台、封闭式的水泥护栏,怎么看都像是上个世纪的遗留物。
“这座桥呢,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陈静好看向众人,目光最后落在谢言昭身上:“它叫昭昭桥。”
【嗯?怎么像个人名?】
【还是个女娃名。】
【说不定它就是呢,有些桥的名字就是用人名取的,一般是纪念这些人。】
现场的嘉宾本来听得有些犯困,听到桥的名字,来了点精神:
陆成思:“你们村的名字都好特别。”
他说的比较委婉,实际是想说,村庄的名字听起来不像是一个村,桥的名字听起来也不像是一座桥。
“这块石碑上有记录名字的由来。”说话时,陈静好已经走到了桥梁中央。
她右手边的护栏中间镶嵌了一块石碑,上面标注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最下面一行是建造日期,确实是两年前。
中间偏上一行,是三个大字:“昭昭桥”。桥名下面有一行小字:此桥系谢言昭女士捐赠,特此感谢。
众人震惊地望向谢言昭,谢言昭则一脸茫然地看向陈静好。
她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捐过桥,她一开始想,会不会可能是重名,但看桥的名字叫“昭昭”,她又不太确定了。
谢言昭在国外上学的时候,偶尔会逛一些社会性的网站,各个网站的id都是“其言昭昭”。这种性质的网站不乏一些天灾人祸的新闻,有时谢言昭看着觉得可怜,就会捐点钱,署名就是id名。
但她真不记得自己有捐过桥,而且还向对方透露了真实姓名?
像是看出了她的疑问,陈静好解释:“谢小姐当时不太愿意透露名字,因为我们这座桥必须要记载到县志里,用网名到底不够严肃,所以被我强硬地问出了名字。在这里,还是要请谢小姐谅解,另外,也要正式地向你表达感谢。”
听她这么说,谢言昭终于记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
谢言昭这人没别的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