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就把烧玻璃的烧窑和投料工序细分为六个步骤,每个步骤交给不同的人去操作。而且刘衍也不告诉操作投料的工人他操作的是什么材料,只让他知道材料到了就按重量投入坩埚。而原材料采购人员也只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材料,不知道这些原材料怎么用。
如此便形成了若干条生产线,彼此之间互不干扰,自然大大降低了泄密的可能性。
在玻璃工坊中,除了刘衍之外,知道烧制玻璃所有秘密的人,也就只有史四升、宋灌和几个工匠头领,刘衍将他们的家眷全部接到了灵山卫城内,安排房屋居住,每月发给安家费,让几人感激涕零,刘衍料想他们也不会泄密,否则后果是什么,他们应该想得到的。
如此一来,如果有谁想搞到刘衍的玻璃配方,就要买通所有玻璃作坊工人和所有原材料采购人员,这是极难的。如果说技术从保密到扩散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话,刘衍希望这个扩散的日子尽量晚一些到来,以便让刘衍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百零九章视察灵山卫
几天后,刘衍正在暖阁中翻看这几天的公文,现在随着玻璃工坊的盈利,以及各处产业的增产,刘衍手中的财富也开始聚集起来。
“看来可以琢磨琢磨其他事情了。”
在之前的巡视时,刘衍发现火器督造处、兵甲督造处虽然产量大增,但是产量的激增与人力的投入关系很大。于是刘衍准备琢磨研发一下钻床,用机械的力量来增加产量,提高兵备的质量。
虽然现在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里,也有一些原始的钻床,但是效率却很低下,于是刘衍在批阅完这批公文后,开始琢磨起来:“现在用的都是畜力钻床,消耗大、效率低,而且影响牲畜使用的因素太多,还是用水力更好。只是王家庄那边是水力资源……”
刘衍随即想到了南河,以南河河道为基础,修建一座小型的水坝,然后利用水流的落差来驱动水力钻床,一定可以大大提升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的产量。
“王家庄距离南河有一定的距离,看来可以在南河上修建水坝,并且在沿岸修建两个督造处的分支机构,专门用来安置水力钻床,然后再将制作好的兵备配件运回王家庄内进一步加工。”
刘衍随即定下这个思路,当即找来钱粮官岳明和指挥佥事田辉叙,命二人按照自己的意思,立即调集钱粮和人手,前往王家庄实地考察,尽快在南河一带开工修建。
田辉叙和岳明当即领命,二人随后便下去商议细节去了。
随后刘衍看到苗绍急匆匆地跑了进来,他一见到刘衍,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