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刑手,将其就地斩首,不必上报!”
“大战在即,任何人不得临阵退缩,凡是动摇军心、临阵退缩、不听号令者,杀!”
刘衍的声音回荡在防线内外,所有将士都紧张的盯着前方,尧山山道上静悄悄的,除了众将士有些沉重的呼吸声,再没有别的声响,就连山道两侧密林里也不见了鸟叫和虫鸣声。
“来了!”
忽然,一队骑兵出现在前方一里外,那队清军骑兵三十来个人,其中有十几个披甲,看样子应该是双层、甚至是三层重甲,其余十几个骑兵则是穿着普通的号衣,应该是包衣辅兵之类的。
刘衍眉头紧锁,望着那些清兵正在远处说话,他们大声用满洲语说着什么,不时一阵的狂笑传来,对着这边的明军防线指指点点,态度嚣张至极。
没过多久,刘衍便见到上百清军从北面而来,那些清军全都是步兵,披甲的很少,但是却个个凶悍张狂,那些清兵步卒都没有戴着头盔,而是带着清军那种丑陋的军帽,露出众人脑后细长的金钱鼠尾辫,犹如一头头野猪一般,令人作呕。
至此,刘衍已经可以确定,这支清军就是南下劫掠的“小分队”,并不是清军的主力精锐。除了那十几个披甲的骑兵之外,剩下的不是包衣奴才充当的辅兵,就是各旗之中的余丁。
此时刘衍的嘴角已经微微上扬,这样的敌人正是练兵的最好对象,既有一定的实力,有足够的声名,而真正的实力又不算太高,这是一块上好的磨刀石!
苗绍看着远处的清兵,说道:“大人,清军的马队聚集在一处,这里地方狭窄,他们施展不开的。”
刘衍点头赞同,这便是地形优势带来的好处了。
“只是不知道这些鞑子兵是哪一旗的。”
此时明军各部都已经清楚清军的编制,八旗之分人人知晓,可是具体如何分辨,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了。
于是刘衍趁着那些清兵迟疑的机会,对后金旗号盔甲讲解了一下。
刘衍指着那十几个披甲的清军骑兵,说道:“看十几个清兵手上拿的头盔管缨,还有他们身上穿的盔甲,这十几个清兵定是军中的马甲。”
具体看来,其中有五人身着钉着铜钉的棉甲,依他们在军中的等级,他们身上穿的棉甲定是那种铁叶内含的暗甲。不过有一人却是身着明盔,铁叶外露,看他手上头盔的黑缨,还有背上的背旗,定是马甲中鞑子称为专达的队长、什长之类的小头目。
“鞑子兵从十岁开始就进行从军考核,每三年一次,初为守兵,后步甲,再后为马甲,马甲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