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备用了。
下一步便是制卤。
以海边的茅草晒干,再用湿土垒成灶台,用竹片上搭茅草,铺好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盐漏,可以制卤了。
将纳潮收集好的盐泥铺在草上,用大桶取来海水,不停的冲刷盐泥和茅草,过泥草之后,滤出来的便是可用的卤水。
卤水再次过滤,去除杂质,装入坛中沉淀一段时间,那便可以进行最后一步煎煮了。
煎煮卤水需要用大灶以及大型铁锅,此时张义已经带人在晒盐场的北面修建了几间房屋,屋内便是数座大灶,以及大铁锅,是专门用来煎煮卤水的。
先用大火猛烧,卤水沸腾之后,再以文火慢煮,大概四个时辰之后,卤水的水分便会煮干,白色的海盐至此成型,这便是完整的煮盐之法。
王炆镇和贾洪雨听完了刘衍的介绍,也是感叹不已。虽然之前戴百户经营这里的时候,王炆镇便多少参与其中,可是却没有来过这里,也对晒盐的事情不甚了解。
此时王炆镇问道:“现在出盐的价格是多少,刘总旗可曾打探过?”
贾洪雨也在一旁问道:“这两口池子能出产多少海盐?”
刘衍笑着说道:“启禀大人、回贾大哥的话。现在海盐质量好些的话,可以卖到一斤一两五钱银子。现在晒盐场已经清理出两个晒盐池,后续还会继续将其他的晒盐池清理出来,并且随着产量需求的实际情况,还会继续开挖新的晒盐场。”
俗话说得好:三石米一斤盐,形容的就是此时盐价之贵,市面上的官盐价格甚至还要更贵一些。所以刘衍定价一两五钱银子一斤海盐,价格已经非常很低了。
“就以现在两个晒盐池的产量来看,每个晒盐池大概可以引入海水两千斤,经过暴晒之后可以得到八百多斤的盐泥。这些盐泥经过工序之后,可以得到七百多斤的卤水,最后煎煮之后,至少可以得到三百多斤海盐,两个晒盐池就是将近七百斤左右。”
王炆镇有些失望的说道:“七百斤海盐,每斤一两五钱银子,这也才一千多两银子啊!”
刘衍笑着说道:“大人明鉴,这一轮制作下来,周期可不是一个月,而是五到七天。也就是说,两个晒盐池一个月的产量应该是四千多斤以上,收益应该是六千多两。”
“那也太少了!”
要知道现在光是肥皂生意,王炆镇每个月就能赚取一万两以上。现在刘衍许诺的海盐生意,每个月六千多两的收益只是毛利而已,还要扣除人力成本等各项开支,还要与刘衍分润收益,最后到王炆镇手中的银子能有多少?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