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往欧洲。每年都有一些十二三岁的孩子被送往欧洲,接受新式的教育。今年出去的孩子特别多,光从上海出发的就有两千人,还有从广州出发的一千多孩子。他们的目的是英法两国。孩子们到欧洲后,先学习语言,然后进入当地的学校正常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些孩子出去后也还算争气,第一批到普鲁士的两百孩子,经过在欧洲的学习,今年都已经考进普鲁士的各个大学,消息传来,也让杨一倍感欣慰。每年送孩子们出国,杨一无论多忙,总是亲自来送。杨一在这些孩子身上倾注了对未来的无数希望,中国的未来将由这些孩子来书写。
吴淞海政学堂,作为一个完全新式的学堂,以教授和培养现代意义上的海军人才为目的。学堂的教官都是杨一花大价钱从英国请来的,这也是杨一在和谈中提出动条件,优秀学院还会送往英国海军实习,可以说这里是中国现代海军的摇篮,关乎着中国海军发展的未来。
身着便装的杨一带着两个随从站在学堂门口的牌子前,学堂开学的时候由于杨一没空,没有能来参加开学典礼,这一次打算过来看看。由于不想打扰学生们的上课,杨一轻装简从出现在这。
“对不起,学校已经开学了,你们错过了招生考试,等明年吧,孩子还小,有的是机会。”一对父子从学堂里出来,一位学堂的教员把他们送出大门,抱歉的说到。
顺着声音,杨一看了过去,只看见一个瘦小的男孩低着头跟在父亲身边,偶尔的有抬头,杨一看见这孩子眼睛里涌动着一股泪意,要不是在这大门口,估计这孩子泪水就会落下来。看着这孩子眼睛的倔强和泪水,杨一不由心中一动,边走了过去,拦着这对父子,朝那孩子的父亲一拱手道:“这位兄台请了,敢问兄台高姓?仙乡何处?来此为何?”
“不敢,不敢,小姓邓。广东人氏。来此是为带孩子来这学堂上学,只可惜,来的晚了学校已经开学。”那孩子的父亲说着用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对孩子道:“别难过,明年还有机会。明年我们早一点来。”这时候孩子再也控制不住失望的泪水,拼命压抑自己的哭泣声,只是任那泪水无声的在脸上流淌。
“孩子,你叫什么?为什么要来这上学。”杨一蹲到孩子跟前,和善的而亲切的问到。
听到杨一和他说话,这孩子赶紧擦了擦泪水,冲着杨一鞠了一躬,看的出来,这孩子家教很好,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孩子哪里还想的起来给大人行礼。对这孩子的表现,父亲站在一边也满意的点着头。
杨一这身装扮,看起来也就是个读书人,所以这孩子给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