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上三五十个人在里面,俄国人一来就沿途用子弹欢送,别的不图,就图个热闹。
俄军这夜路走的真辛苦,隔三岔五的有人光顾陷阱,开始还点着火把行军,可是很快就再也没人愿意打着火把了,因为那个打火把的肯定第一个挨黑枪,没办法,谁叫他在晚上打火把,就他看的清楚,不打他打谁。难走归难走,皮得落夫是早就下定决心,不论路上有多少阻击,一律只派小部队进行周旋,主力决不停留,拼命赶路。
皮得落夫的办法看起来不错,虽然这一路上连死带伤的损失了两百来号人,可主力部队的行军速度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不能不说皮得落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将。
不过既然来了,再想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天亮以后,看着前面的必经之路--青云岭,成为了俄军必须要克服的难关,而皮得落夫自己也没有料到,摆在自己前面的不是一支小部队,而是聂士成手上能拿出的全部家底,整整两个师,两万五千人。
俄军第一的小规模进攻,被中国军队轻易的粉碎了,一千人的进攻部队,被中国军队的一通猛打,逃回来的只有十几个人,山坡上到处都是那尸体和还在挣扎往回爬的士兵。
青云龄横亘在 俄军回撤的必经之路上,高约五百米,把部队部署在山上,就可以完全封锁睁个道路,俄军必须要拿下青云岭,才能看见回家的希望,而这一次看起来要完成这个任务,相当艰巨。
看到先头部队一千多人,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就被中国军队基本消灭,皮得落夫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皮得落夫要求自己一定要冷静下来。俄军很快就在皮得落夫的部署下展开作战队形,两个小时后,大炮也全部架好,俄军要开始进攻了。
关于这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双方在事后的评价各不相同。中国人称这一战役为青云岭阻击战,俄国人则称之为伏拉基米突围战。伏拉基米,是俄国人对青云岭一带的称呼,在俄国地图上,中国的许多领土,都被他们安上了俄语的名字,仿佛这些地方已经是他们的领土。
“呜呼!壮哉!青云三日,两万键儿,浴血杀敌。1860年9月20日,俄夷以十万之众,妄图突破我军青云岭防御阵地,俄军以大炮数百门日夜轰击我军阵地,又反复发起进攻,我新军新编第四集团军两万五千余人,奋勇杀敌,阻敌三日,三日后,我主力赶到,俄军四散逃逸,均被聚歼。”摘自《中国战争史》
“1869年9月,我十万俄军被中国军队围困在伏拉基米一带,我军奋勇冲杀,力争突围,无奈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