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煮的是一锅菜汤,汤面上看不到一点油水,几片有点发黄的野菜叶在锅面上显的格外醒目。
陈玉成顿时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自己的嗓子眼里,眼睛也不由得湿润。摔了摔头,陈玉成跑回自己的房间,端起桌子上的饭菜就跑回士兵们吃饭的屋子。陈玉成端起山鸡烧板栗的盘子,二话不说打开锅盖就把一盘菜倒进锅里,然后用勺子使劲的搅了搅。一屋子的士兵看着陈玉成的举动也不知道该是说什么好,等反应过来已经迟了。
“陈将军,这怎么行,大人交代过的,一定要招待好您。”一个看起来是这些士兵的头头的说。
“什么行不行的,今天开始,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说完陈玉成不客气的坐在桌子前,拿起一个窝头就往嘴里塞,还顺手端起一碗菜汤喝上一口。
这年的九月对杨一来说是兴奋的,也是头疼的。战场上的顺利让杨一兴奋。但同样是由于战争,皖北的收成并不理想,百姓们除了交一点租子,还要留下自己的口粮,能卖给新军的粮食少的可怜,眼下大别山一带有太平军的降军九万人,这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大别山虽然在皖北算的上是老区,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开展的比较早,但那里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应付这么多人吃饭的粮食还得另想办法。杨一一面督促芜湖宣城方面广收粮食,一面加紧把粮食运往皖北和大别山区。最让杨一头疼的还是皇帝派下来的钦差和安徽总督,眼看他们就要到达上海,杨一还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他们。事情还不止这些,还有扩编后新军的装备,冬天要来了,冬衣的问题还没解决。最可气的就是皇帝老儿,新军从组建到如今这个地步,皇帝总共拨款不到一百万两,现在看到形势一派大好,朝廷里那些跳梁小丑们都跑出来,想夺取杨一的胜利果实,哼!!!没那么容易。
九月底,从北京出发的和春和怡良到达山东的时候,捻军在河南和山东一带大破胜保和僧科林沁,吓的两位钦差停留在山东的济南府,迟迟不敢南下,还派人来上海,让杨一派部队去接他们。杨一正巴不得他们不来呢,干脆就以江南战局紧张,发贼杨秀清蠢蠢欲动,窥视江浙为理由,拖着不派兵,让和春他们呆在山东。可是山东的捻军越闹越凶,一眨眼的工夫就逼近济南,唬的两位钦差一起托病,联袂跑回了北京,咸丰虽然生气,但他们都是皇亲国戚,也不好说什么。这巡视江南的事就拖了下来。钦差是来不了啦,但杨一等来了自己待望许久的陈玉成,在大别山考察生活后,陈玉成决定到上海来找杨一,希望杨一能解答自己心中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