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家的屋子大约只占半亩地,里面的屋间却仿大户人家的设置,各种用处十分齐全。进门左右两边各有一间小房,分别用来存放粮食、农具,然后才依次是四间卧室。中间是天井,厅堂就在大门正对面。
见他走过去,刚刚还说“饭菜刚做好”的陈么么却赶紧将灶间的火又点着了,将一直放在锅里的菜再热一遍。
周南看在眼里,心底满是暖意。转眼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以前的家他早就不记得了。这里虽然贫穷,他却愿意停留下来。
第17章 催促
十年前周家在村里还只算得上中等人家,周乐康的爹爹便是村里少有上过学堂的,可惜天资一般,最后没考上秀才就继续卷起裤腿去种地了。自从儿子出生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六岁就送去了学堂。
周乐康一共有兄弟三个,他是老大。虽说不算天资聪颖,但也没有太让他老爹失望,十三岁那年顺利过了县试成为文童。因为兴始王朝规定十四岁以后的文童才能参加院试,他便在家里埋头苦读了一年准备去考秀才。
不过也许周家祖坟注定没有出读书人的运势,就在他要动身去应试时,他爹爹却意外去世了。家里剩下没什么劳动力的么么和两个刚满十岁的弟弟,何况又在孝期,周乐康再也没有走出村子。
宝平村的人都知道周南不是陈喜弟的亲生儿子,这也算不得什么秘密。周乐康拉扯大两个弟弟才成亲,后来也只有周北一个孩子,一时之间是捧在手心里,宠得比村里哪家孩子都要金贵。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放任,三岁那年陈喜弟带着他在村里耍,一个闪眼就把他看丢了。找了一个月,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却是有人说见到他往外面走,怕是走出去被花子哄去略卖了。
周家夫夫伤心欲绝,尤其是陈喜弟几次差点就寻死了,大家说起都是一阵唏嘘。这时候谁也没想到,就在议论渐歇的三个月后,才三岁多的孩子竟然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
周家人翻来覆去的问,也只知道自家小子是真的被拐走了。而这个比他大的孩子也是流落街头的可怜人,却救他脱离火坑并且将他送了回来。听说他正好叫周南,陈喜弟觉得也许是命中注定,又感激他救回了自己的孩子,执意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