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时却让众臣再议。
这个“再议”可就包含了很多意思,但有一点很明确,皇上并不反对。
不过七日时间,朝廷正式颁布律令,称今科会试将首次施行南北卷制,举子按其所在地域分别录取,再统一排名。
个中细则都跟前生一模一样,历史虽多了个拐点,但终究有一部分还原了。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北方士子自然欢欣鼓舞,高呼皇上圣明;而南方士子则个个如丧考妣,怀疑其中有猫腻,试图联合起来反对。
但这时候,云斋先生第一个站出来,以一篇言辞渊雅但又朴实易懂的文章,道明朝廷此举的深意,点出了原本所谓的公平背后,对北人的诸多不公。
文章传到北方,不少北方学子热血沸腾,甚至有人向南叩首,感谢云斋先生一片公心。
随后,又有不少南方书院的山长出面表态,无一不是对皇上和朝廷的支持。
而在外讲学的南方大儒被学生们问起看法时,自然也没有半句不好,反而给学生们讲了一通大道理。
不是他们忽然就明理了,其实理就在那里,只是从前没人肯去想。
如今圣意当前,事无可违,又有谁愿意冒大不韪,去讨一个错误的“公道”?
直到此刻,南方士子终于明白了,没有人会再帮他们讲话,他们只能遵从。
延续了千年的科举制度,也将从建和三十八年的会试起,发生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