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吏举着贴了试题的木牌来回走动,程岩快速一扫,见四书第一题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而《周易》五经首题则为“垂衣裳而天下治”。
他将几道考题誊抄在纸上,又写上姓名、籍贯、本经等等,便闭目沉思起来……
巷道中有巡考监察,由于程岩名声在外, 刚才唱名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 因此巡考们也不免多关注了几分。
可半天一晃而过, 程岩却一动未动。
若换了其他人,巡考只会当对方肚子里没墨, 但见程岩如此, 他们则认为此子果真稳重, 不愧是皇上看中的人才。
对此,程岩并不知道,他只是想把题答得更好一些。
院试他故意藏拙,但乡试却不会了。
一来, 乡试中人才济济,藏拙只怕会被挤下去;二来, 程岩总要对得起皇上的夸赞,若文章不好,岂不是落了皇帝的面子?
“偶像包袱”极重的程岩,在冥思苦想两个时辰后,终于提起了笔。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破题之意很直白,即“如果百姓治富于下,国君当然会治富于上。”
这道四书题出自《论语》,其核心便是“富民”。
当时鲁国财政十分困难,鲁哀公便问孔子的弟子有若,“如果遇上饥荒,又该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可以消减田税,只抽百姓一分税。”
鲁哀公很不解,鲁国现在只抽两分税都不够用,若再减少一分,还不得穷死?
有若却说:“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会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必将使国家民不聊生,那您又怎会富有呢?”
此题答起来并不难,但要答得出彩还是要下一番功夫。
首先,你要明白主考官选择这一题的意义。
程岩琢磨了杨文海的性子,认为其表面上是让考生阐述儒家的富民之方,但真正用意无非是想跟土改新政扯上关系,拍一记皇上的马屁。
因为圣人所说,皇上正在施行。
但你也不能真拍马屁,毕竟这是一场考试,皇上虽说不年轻了,但还不至于昏聩至此。
你要借圣人之口讲出你的主张,并且让读卷的人知道,那些美好的前景,皇上正在带领我们实现。
因此,程岩先是论述了一番“富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