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应试上来。
三年一次,已是朝中惯例。
朝廷拟定了大致五人作为主考官,留上选择。最终公布下来的主考官有二,一为朝中文辞颇有声名,亦是元泰三年间的榜眼,出生江东地区的翰林学士高平,二是永平一年的状元,如今在翰林院任侍郎的林泰初,两人都已文才之优为众人所知,且素来声望都是清明廉洁。
只是朝中众人也都清楚,高平勉强算是洛党一派,而林泰初则素来受首辅同平章事于真看中,是妥妥的浙党拥护者,帝王这般安排,也不过取之于平衡。
永平一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省试正式开始,为期三天,分场淘汰。
主考官二人早就按照惯例锁闺,在考选期间,暂时与外界隔离,以杜绝请托。
开考那日,沈飞和萧灵隐一同前去,院前士子繁多,但亦不敢多加扰乱,府兵驻守在外,巡铺官员不少,又有贡院监门官数人,巡视监察出入。
早在前些时候,到京赶考的士子,早早就向礼部报道,取得了考试资格,萧灵隐和沈飞也同样如此。到开考这一天,士子们一一受了检查巡视后,领着自己牌号,便入了自己的考场铺,等待试题的分发。
三日后,考场外,萧灵隐望着院门前依旧守候的门官,终是感叹了一声。
他自幼读书,多年来寒窗苦读,到如今虚岁二十,成败不过此次。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取瘦马取长途。弧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读书难,科举难。
当今天下,读书人莫不通宵达旦读书应举,以求得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之前做的那篇赋还是差了些火候。”脑中传来这句话后,萧灵隐抽了抽隐隐作痛的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