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继续往下写就是了。”
黎锦对此十分感激,他作为著者,自己校对自己写的书,原本就会带着滤镜。
有万教谕帮忙,自然再好不过。
这样一来,效率就很高了。
七月的尾巴还没结束,整整三本《农桑算经》已经被改编完成。
黎锦趁着月末的休息时间,去了宁兴书肆。
宁兴书肆作为府城的官方书肆,规模很大,在主街上都占了三个铺面,甚至还有二层。
这里的书也很多,种类更是包罗万象,科举用书、诗经杂赋、戏文、话本子,甚至连府城小报都有!
黎锦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居然没早早的来这里买过书。
他没急着找掌柜,而是拿起那些诗经杂赋类书籍看,笔者有男有女,有人直接用自己的本名,但更多的都是化名。
之后,他又去看了话本子,其主视角也分男女,有从书生赶考的角度讲,也有讲后院女人一台戏的。
小二见黎锦分明是读书人的打扮,进来后却都不去科举书籍那里看,而是直接来看杂赋和话本子,心里悄悄给他贴了一个‘不学无术’的标签。
但这种纨绔的钱也最好赚。
于是小二走到黎锦身边,笑着说:“客官,您手上拿的这话本子是三娘最新写的,她的《后院琐事》系列在咱们府城都很受欢迎。”
黎锦却把这本书放回去了,他已经看出来,有些书籍的女性视角其实是男子所写。
像这本《后院琐事》,主人公虽然是新嫁娘,但其处理事情的口吻和手段,一眼就能让黎锦看出来笔者性别。
无他,男人和女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有所差别,只要从这方面入手,倒是很容易区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