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能有三个医馆就不错了,除了主街上的医馆有两个座堂大夫,他们杏林堂和另外一个百草堂,都只有一个大夫。
但……他家里真的有急事啊。
可杏林堂的老板对他有恩,他不能直接撂挑子不干。
这回找到黎锦,也是病急乱投医。
黎锦看着吴大夫的神色,把他心中的想法可以猜出一点。
主动问道:“您可是想给杏林堂找大夫?”
吴大夫点了点头,说:“是啊,但是咱们镇子还是小,人太少了。”
黎锦觉得自己帮不上忙,他虽然认识草药,背过基本中医入门书籍,但让他号脉治病,这还是有难度的。
再者,行医最忌讳没学成就班门弄斧,这样很容易出人命。
最后吴大夫给了黎锦六百四十文,多的十文是长期合作的费用。
黎锦出门后,按照记忆里的路线,先朝着杂货铺走去。
古时束脩礼最常见的就是腊肉和鸡蛋,他这些天没去上课,自然得好好上门致歉。
黎锦想,幸好自己回忆起了原主读书的一些片段,要不然直接两眼一抹黑的出来,这才难办。
第18章
黎锦之前所拜的先生是一位落第秀才,名叫宋远。
宋远弱冠(二十岁)之年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终于考取了秀才功名。
之后参加过两次乡试,但都名落孙山,后来他消磨了斗志,不打算费心思考那举人,所以称为落第秀才。
宋先生的家原本在下滩村,后来他有了秀才功名,同族人就给他在镇子上买了一座宅院,好让他平时闲了教本族的孩子启蒙。
除此以外,宋远还收了周围村子的其他学生。
毕竟当先生又不是做慈善,宋远也不可能风餐露宿,所以收其他村子的学生,那就得要束脩费了。
黎锦买了十条腊肉拎在手上,穿过主街,朝宋先生的宅院走去。
他们平时上课就在宋先生家前院的偏房里,学生总共也不到十个,倒也不显得拘束。
路过包子店的时候,黎锦又买了两个素包子。
老板娘还记得他这个俊俏的后生,也没多说什么,就给他包好包子。
正好今天老板娘那尚在闺中的女儿出来帮她蒸包子,刚好看到黎锦的侧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