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晚,可我这半生聪明……险些……险些交待在路上。”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道,手还不忘扶着挂在马鞍上的包袱,生怕跌落了。
山门内通着一条曲折悠长的石阶,石阶两旁是苍苍翠微,有位身着灰色僧衣的年轻僧人手持一把扫帚,一丝不苟地打扫着这红尘外的世界,听到二人的说话声,双手合十走上前行礼。
“二位施主有礼,是进香参佛,还是入寺随喜?”他缓缓道,生如寺中钟磬。
这潭柘寺并非寻常禅院,而是京城根源所在,国朝定鼎之前,此地香火已绵延五百余年,高僧辈出,名士云集,几经兵火却昌盛如初,寺中更有辛夷百株,初春花开时映着山中数片清潭,如琼林玉宇,见之令人忘俗。
见有僧人来引路,陈青霎时间收起了方才的狼狈相,恢复了平日里干练精明的模样,也叉手行礼,恭敬地道:“见过小师父,我们此番前来是特地求见慧明方丈的。”
那僧人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慧明禅师正是他的师父,年近百岁,已闭门清修多年。京城缙绅之家常有好事者,妄想以威势财富胁迫慧明禅师出山,或是纳福,或是禳灾,或是讲经说法,借此炫耀家声,可都被慧明禅师谢绝了。
再看看眼前这两个少年,一个才思敏捷,言谈过人,一个虽沉默寡言,却绝不是池中之物,竟也未能免俗。
年轻僧人顿时有些意兴阑珊,鞠躬道:“家师年事日高,已多年不见外客,施主请回吧。”
陈青并没露出失落的情绪,而是从马鞍上取下包袱,交到僧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