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画了一个打卦算命的先生,被另一人叫住,似乎想要测算一下什么事情,是婚姻、家庭还是生意,算卦先生听到来了生意,轻快的脚步透露出他的喜悦之情。
……
林易画的,正是华夏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郊外的那一幅场景,让人不禁感叹,一千年前的华夏,就已经有了如此发达的农商业与养殖业。
他笔下这精细的作品,完全看呆了这些所谓的西方画家、大学教授,很难想象,这样一幅处处透露着人文细节的水墨作品,竟然会被人以如此之短的时间,完美的描绘了出来!
还在作画的娜塔莎蹙起了眉,她感觉下方众人的目光已经离开了她那幅《吹笛少年》,奇怪,怎么回事?
难道是她画的哪里不对吗?
这样想着,金发美女娜塔莎忍不住停下笔,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又顺着其他人的目光,看向了林易的画板。
随后她就愣住了!
买噶的,这……是那名华夏年轻人画出来的?
简直不可思议!
没有错,画完《清明上河图》的郊外部分后,林易换了一张绢纸,又开始画汴河部分。
这一部分比郊外更加难画,因为汴河是当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商船云集,需要耗费大量的笔墨。
而画水墨画,又急不得,不然墨汁很容易渲染,进而毁掉整幅画作。
蘸了蘸墨,几艘大船,还有码头,渐渐出现在林易的画纸上,船工、水手,以及往来的货商,大量的建筑等等,都需要耗费时间勾画。
横跨汴河的虹桥,气势恢宏,能够使得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顺利穿越,桥面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紧接着是街市部分,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护城河大桥,高大的城门,繁华的内城特色,都在林易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尾部分,画风一转,两辆四拉马车急转飞驰,横冲直撞,路人尚未来得及躲闪;以及上税款发生争执的场景,也反应了当时的一些政治特点。
一整幅《清明上河图》,被林易分成了四张绢纸,花费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才完成。
画完画后,林易独自饿的咕咕直叫唤,正准备让工作人员买点儿吃的,结果身边有人递上了一块夹心面包和水。
“谢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