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九个字,却让人一眼望去有一种苍劲如松的感觉。
但仔细看去,却又觉得这幅画的作者笔法细致、绵柔,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余欢水觉得惊奇,之前来过玉龙博物馆两次都没有见过这幅画。
看来是沈玉上的“新货”.
余欢水就跟老人并肩而立,看了又看。
老人似乎没有察觉到余欢水的存在,口中念念有辞,却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
余欢水忍不住喃喃说道:“苏轼的功甫帖,这么一看还真是名不虚传。”
老人听到了余欢水的话,转头看过来,说道:“小兄弟,你也懂字画?”
余欢水不好意思地笑着回答,说道:“略知一二而已。”
说着,余欢水也快速打量了面前的老人。
老人大概七十岁左右的年纪,半白的头发,面相和蔼,慈祥,但是无形之中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威严透露了出来。
余欢水敢肯定,这位老人虽然穿着平凡普通,但一定是长期身居高位之人,否则不会有如此的气质。
老人似乎也在打量着李天明。
“那你说说,这幅字是什么来历?”
余欢水沉吟了一会儿:“这幅功甫帖,是苏轼苏东坡送别友人郭功甫时所赠的手札,这只能算是封皮,其实与它配套的应该还有一幅手信……咦?”
老人听到余欢水的口气不对劲,问道:“怎么了?”
这幅字画因为有护栏围着,余欢水和老人离着有一段距离。
余欢水尽力前倾着身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最后叹了口气,说道:“希望叔买这幅画时没有花太多钱,这幅字……不是苏东坡的真迹。”
“哦?为什么这么说?”老人明显对于余欢水的话有些惊讶。
不过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些许的兴奋。
余欢水觉得这位老人肯定不简单,便有意卖弄了起来。
“鉴定字画其实不难,首先看‘用笔’,坦白讲这幅画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对,就算不是出自苏轼之手,这个临摹者也绝对是位书法大家。”
老人听了点点头,表示同意余欢水的观点。
“其次看‘用色’,古代有钱的文人喜欢用矿物墨,历史越久越漂亮,不会褪色,这幅画这样看的话也是没问题的。”
“那问题出在了哪呢?”老人不禁问道。
“问题就出在了最后一项,‘用墨’,您老如果眼睛好的话,可以观察一下这上面的字迹表面上看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