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妻子当时只是个六岁的小女娃,却不仅没有因为离开父母而慌乱,还反过来安慰他,万嘉才因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自此之后,就一点点走出了阴霾。
但是走出阴霾之后,万嘉才就不甘于一辈子只做寺院里的小沙弥了,他是个狠得下心的,觉得自己既然一无所有了,不如豁出去拼一拼,也许能拼出个锦绣前程,以后飞黄腾达。
于是跟寺里打了招呼,就打算下山自谋生路,那个被他记名了的高僧听闻,怕他一个小孩子流落街头会活不下来,就给了他一些银两,其实这银两是当初他父母想让他寄养在寺庙的时候,给寺庙捐的香火钱,现在他要下山,就被他的挂名师傅又给要了回来。”
杜笑笑道:“那位师傅倒是个慈悲的。出家人四大皆空,本来可以不顾及的。”
顾世子道:“是啊,那是位得道的高僧,难得的倒是通些俗务。要不是他,万嘉才下山之后的命运只怕会更挫折些。”
心里却盘算着,应该再买两个丫鬟进来,知兰和知蓉都是她的贴身丫鬟,每天要跟着她跑来跑去的,可是在家里却还是要跑腿打杂,难免辛苦些,再加上自家院子虽然看起来不大,可是大大小小的房间加起来也有二三十间,需要打扫修葺维护的地方却不少,又有门房需要留人照看,车马需要留人养护,只朱家父子两个人忙里忙外,还是不太方便。
哎,以前看古代的戏,总是觉得那些所谓主子一个人要那么多人伺候的事儿好像挺浪费的,可是到了自己当家做主时才发现,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古代的生产力低下,有没有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就比如说做饭,现代的话,厨房一切都是自动化的,燃气灶,电磁炉,自来水,油烟机,每一步你只要动动手指就好,但是在古代,你要烧火,打水,洗锅,做饭,甚至还要把菜端出来送到很远的房间内,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朱大婶儿和他媳妇儿一起,还忙的手忙脚乱的,若是来个客人什么的,就是加上朱老爹也不一定能够及时供应。
更不用说,同一时间,主子可能还有其他的要求吩咐,简直是打仗一样,这还只是做饭,若是平常,还有帮忙浣洗衣服,缝缝补补,家里的卫生打扫,毕竟,既然买了房子住了人,总不好让人家随便进个房子就一摸一手灰吧。
杜笑笑一边自己在心里盘算还需要买几个人才能支应开,一边还感叹着若是再买人进来又是一笔花销,铺子里的租金都要下个月才能交上来,虽然这四家铺子都至少要交一年的租金,加起来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是毕竟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