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换成人民币还不到三千万。
当然,德国人出资少却想占大股,他们有自己的说辞。
第一当然就是他们的啤酒技术,和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产品皇冠啤酒。
第二就是答应从德国引进一条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另外再新上一条扎啤生产线。
“一条全自动灌装生产线需要130万马克,扎啤生产线大约需要75万美元,”这些,仲星火都考虑过,可是苦于没有资金,这些都是梦想。
好了,现在洋人提出来他们解决这两条生产线,这让他心里很是高兴。
搭上这条“金融洋车”,石城啤酒真的可以起飞!
“德国人有技术,有管理,有设备……我倾向于跟德国人签合同。”
石城的常委会开到了深夜,仲星火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
“他们才拿三千万人民币,就要拿百分之七十的股份,是不是太多了!”有常委提出异议。
“何宏图愿意出资960万美元,他只要不到百分之五十三的股份。”书记也在计算着,他似乎更愿意与何宏图联姻。
“技术入股,这也应当算在里面,还有,他们答应引进的两条生产线,”张玉奇是站在仲星火一边的,“并且,他们答应,合资以后,每年派顾问常驻石城,协助我们搞好管理和技术工作……”
讨论来讨论去,还是云海的杨副市长支持了仲星火的意见。
“德国是啤酒之国,我们需要借助于他们的技术和设备……何宏图不可靠,意向性协议说撕毁就撕毁,对此人要谨慎。”
这是云海领导的意见,石城自然要听从。
“那就快签合同,免得夜长梦多。”
秘书给两位领导泡了两碗方便面,张玉奇就开始催促仲星火,他是从云海下来的年轻领导,如果石城啤酒与德国人合资,这也是他的政绩,对他将来的仕途也有好处。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com 】
并且,在他来,与西欧的合资要比与新加坡的合资更能出彩!
……
有了张玉奇的鼎力支持,合资事项进展得很快,这真的是一个奇妙的年代,敢想敢干敢为,十月中旬接到德国人一行,十一月中旬,开始供暖的时节,马上就要与德国人签合同了。
清晨,初冬的清晨,仲星火哈了一口气,热气立马变成了白气。
“二斤油条。”他笑着走到一个油条摊前,油条是用马连草捆扎的,这种草很长,晒干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