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东边说边搓动着手里的几个瓶盖。
“那你说什么是高档啤酒,什么是低档啤酒?”徐晴笑得很虚心。
“第一是原料不一样,高档啤酒的大麦、大米全部是一级的,打个比方,就象用的是富强粉,而不是普通面粉……
第二是糖化工艺不一样,高档酒麦汁中残糖的含量在百分之三点五左右,普通啤酒在百分之一点五左右。
第三是发酵周期不一样,高档酒的周期是三十到四十天,普通酒是二十天……“
“哦,还有吗?”徐晴笑着问道,手里的笔不停地记录着。
“其它一些次要的就不说了,什么售卖场所之类的,一吨酒1544瓶,高档低档都是180块钱的税。”秦东笑着站起来,“你得写篇报道,给老百姓介绍一下。”
“顺便宣传一下你们的嵘崖啤酒?”徐晴笑了。
可是行下春风有秋雨,秦东在沈南的时候帮过她,徐晴的稿件中出现嵘崖啤酒还是允许的。
况且,高档食品和低档食品的话题,本来就是展览会上金牌、银牌和铜牌之争嘛!
……
“小严,看看华夏经济报的这篇文章。”海珠啤酒厂的厂长拿出一张简报,简报是摘自华夏经济报的。
严冰看得很快,可是她很快明白,这篇文章好象又踢了她一脚,她刚刚暗中打了人家一拳,人家很快就还回来了。
现在,啤酒的评比正在进行,按一个省三十个左右的金奖来说,分配到各个厂家各种食品身上,一个省获得金奖的啤酒数量不会超过一家,那么也就是说,全国总共才有二十多个啤酒厂的产品获得首届食品博览会的金奖。
那么,两种啤酒在评酒场上会直接过招,在台下,也是暗中较量,毕竟啤酒口味只占百分之三十的分数。
功夫在诗外!
与此同时,一处宾馆内,国家评酒委会的评酒委员们,分成二十几个小组,正在紧张地工作。
“友谊,竞赛”的大牌子树立在身后,跟前绿绒的桌布上摆满了全国各地几百家啤酒厂的产品。
当然,产品都是暗码标注,也要进行三轮打分。
“老邱,这一批次的啤酒评鉴完成了吗?”国家评酒委员会的主任询问一位中年人。
“这一批次共三十二种啤酒,评分全部完成,我已经记录下来了……”被称作老邱的人笑着站起来。
“很好,”他指了指排在最前面的一个号码,又看看老邱,用手指轻轻地点了一下分数,“这个232号分数很高啊,94.5分,是你这个批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