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八九十年代,大多数课桌都是速生杨或者梧桐木的,又以梧桐木的居多。
那一百套课桌已经用了五年,还有一些更早的课桌,很多都出现了各种问题。
缺胳膊少腿的也不在少说。
张俊平承诺免费维修,可以说是解决了学校的大问题,能节省很多钱。
改革开放是好事,可是改革开放后要钱的地方也多了,可不是所以单位都像金河村家具厂那么好忽悠。
没有真金白银,人家不给你东西。
此时的吴校长不禁感慨一下要是这样的学生再多一点,那学校的日子可就好过了。
张俊平自然也不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免费,意味着你要在其他地方付出更多。
金河村生产大队人口不少,六个生产队,四百多户人家,有两千多人,在附近都算是大村子。
自然也就有不少适龄孩子,八五年国家还没有出台九年义务教育,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要上初中,学校不得以学习成绩为由拒绝学生上初中。
村里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其中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
学校就那么大的能够招收的学生有限责任,只能看分数,分数够了就上,分数不够只能回家种地。
如果能够明确学校欠钱,我不要你还钱,你学校多照顾我们村一下,多给我们几个上学名额不过分吧?
既然决定留在农村,把家具厂发展壮大,张俊平就要全面考虑。
即便是从村里招收木匠学徒,初中生也比小学生更有培养价值。
以后家具厂发展大了,靠一群小学学历的人的能够支撑起家具厂?
所以,从看到朱刘中学欠村里五百块钱开始,张俊平就已经开始谋划这件事了。
也在一步步诱导着吴校长,最终确定欠账主体是朱刘中学。
当然,就算最后明确欠账主体是朱刘公社的那也没关系。
每年金河大队要交不少公粮提留呢!
金河大队欠公社不少钱,抵账好了。
“好!现在时间正好,咱们现在就去公社找高书记!”吴校长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爽快的答应道。
吴校长手腕上是一块上海机械手表,不管什么年代,手表都能衬托男人的身份,这个时代,上海机械手表就是男人身份的象征。
能带一块上海机械手表,出去那是倍有面子的事。
张俊平一早七点多离开金河村,路上走了一个小时,又和吴校长墨迹了一会,现在是九点多,时间上刚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