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白虎关北上的时候,带着一些能工巧匠,也带着了严肃采购的物品。
武媚儿交给严肃和焦昆的清单其实是一样的,清单上罗列的物品,都是制造火药和火炮的原材料。
在青羊集建立“工匠营”以来,武媚儿几乎是衣不解带,废寝忘食,在“工匠营”内亲自指导和传授,与众多的能工巧匠制造出了火药和火炮。
火药在唐朝末年已用于军事,宋代对火器的需要大增,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雇佣工人四万多人,分为十大作坊。
把硫磺、硝石、木炭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就制成了火药。
制造火药是很讲究“火法”的,火法大致有七种:煅、炼、炙、熔、抽、飞、优。
煅,就是长时间高温加热。
炼,就是对干燥物质的加热。
炙,就是局部烘烤。
熔,就是熔化。
抽,就是蒸馏。
飞,又叫升,就是升华。
优,就是通过加热使物质改变性质。
武媚儿让人制造的火炮,做工并不复杂。火炮的外观设计如下:
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尾部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由为轴可以调节发射的角度,配合火药用量来改变射程。
炮身上装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确度很高。
大炮长在一丈左右,重量在四千斤以上。
大炮由车运载,可任意奔驰。
射程可达十里左右。
每发射一次之后,必须灌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干布绑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干,再填入火药,助燃物,塞进去炮弹,然后再点放,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的时间。
此时此刻,武媚儿下令“工匠营”的能工巧匠们把制造好的二十门火炮推出,一字排开,列于营门附近。
随即武媚儿下令:全军进入戒备状态,战马一律塞了耳朵。
初春的草原一望无际,视野极为开阔。
中午时候,西方马蹄阵阵,千骑万骑压地而来,激得草原上尘土飞扬。
十五里,十里,九里,近了,更近了!
武媚儿估算到胡骑进入火炮的最佳的射程了,高声下令:“发炮!”
几乎同时,二十门火炮喷出了一道道火舌,发出了愤怒的吼声,炮弹呼啸着飞入胡骑之中。
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胡骑连人带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