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朝以来,国子监就是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为国子学,其功能有二:一是教育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至于南夏国的国子监,设国子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属下主薄、录事各一人,另有教师数十人,教师分为“博士”和“助教”两类。至于学生的来源,则仅限宗室、外戚亲属、三品以上功臣的兄弟或子孙。
当武媚儿和李婧带着一些太监、宫女、侍卫抵达国子监的时候,把整个国子监都惊动了。上至国子祭酒,下至主薄和录事,皆吓得屁滚尿流,恨不得摘下一个月亮来,献到武媚儿和李婧面前。
武媚儿微笑道:“本宫和贵妃娘娘不过是静极思动,过来听听课,顺便看看霜霜公主,别无他意,你们不必紧张。”
随后,李婧和武媚儿在一些国子监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李霜霜等弟子上课的学堂。
一个叫冷静的“博士”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课:“诸位弟子,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战国策》中的故事。且说战国之时,纵横家苏秦初时以连横游说秦王,未成功而资金已尽,便抱愧归家。结果妻子不理睬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和他说话。苏秦忍耻而发愤攻读。读到困乏之时,便用锥子狠刺大腿一下。一年后,他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乃以合纵游说赵王。赵王对苏秦封以高官,赐以重赏,从此苏秦名扬天下。等到苏秦路过家乡洛阳时,他父母闻讯,连忙收拾房屋,打扫街道,演奏音乐,准备酒席,率全家人等候在郊外三十里处,如同迎接贵宾一般。他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他嫂子则伏于地,向他长跪而谢。苏秦见前后反差太大,便调侃道:‘嫂子,因何前倨而后卑也?’嫂子老老实实地回答:‘因为您如今地位尊贵,钱多。’苏秦不由感叹道:‘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说到这里,冷静颇为深沉地道:“俗语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势位富贵,确实不可小觑。为师幼时经历惨变,对此有深刻体会。”
他又道:“我再讲一个《史记》中记载的故事,也跟势位有关。且说在汉武帝时,临淄有一个叫主父偃的书生,在家乡受诸儒生排挤而很不得志。家里又贫穷,借不到钱,便北游燕赵等地,亦不能为权贵所赏识。乃西入京城长安,却依然求职无门,加上费用已尽,人多厌之。但不久,他时来运转,以一封奏章博得了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立即拜为郎中,并且一年内四次升他的官。
“主父偃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