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得焕然一新,收拾供器,请神主。
帝王的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帝王七庙中,太祖庙位于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后世遂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因此贾谊的《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毁”的句子,用“七庙毁”代指秦朝的灭亡。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庙主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分别是: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武媚儿一身素衣,与李海、颜太后等皇室成员,在御林军的护送下,来到了宗庙前。
宗庙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武媚儿跟随着颜太后进入院中,沿着白石铺成的甬路,往前而行,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有青绿古铜鼎等器皿。
在武媚儿的记忆中,这是第二次来宗庙了,第一次是在与李泽成亲当天,曾来宗庙祭拜。去年的大年三十,由于李海远征北夏未归,南夏皇室就没有举行祭拜之礼。
但见烛火摇曳,烟雾缭绕,锦幛绣幕,虽列着各位先帝的神位,却看不真切。皇家人员,排班立定,李海主祭,李泽陪祭,然后有人献帛,有人捧香,有人展拜毯,有人守焚池。青衣乐奏,焚帛奠酒,行九拜礼,礼毕,乐止,众人退出。
随即众人簇拥着颜太后到了明堂,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中悬挂着列位先帝的遗像,皆头戴冲天冠,身披龙袍。
太庙的明堂,俗称“庙堂”,是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故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句子。
皇室人员从仪门依次进入,排成两列,直到明堂廊下。门外是男人,门内是女眷,宫女、太监皆在仪门之外,不得进入。每一道菜,由皇室的男成员依次传递,直到传到李池手中,李池传至李泽,李泽传至李海,李海传于南静王李流——这位李流是皇孙的身份,其祖父是李海同父异母的长兄李洋,在先帝驾崩时李洋暴卒,遗下一子,名为李溪。李海即位后,封李溪为南静王。八年前李溪被人告发谋发,李溪畏惧而自尽,遗下一子,便是李流。李海念及李流年幼,便让他袭了南静王的爵位。
此时李流从李海手中接菜之后,传于秦王妃文丽,文丽传于太子妃武媚儿,武媚儿传于李海的一位贵人,然后依次传至供桌前的李婧,李婧传至荣妃,荣妃传于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