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想得太简单了。他立即派人向李海报告伤亡情况,请求李海速来支援。
信使很快回来了,带来了李海的亲笔书信,信上只有短短的十三个字:“朕不要伤亡数字,朕只要蓝水关!”
李池将李海的回信宣示于诸将,依旧让飞虎军在后面压阵,却命令雪豹军继续昼夜不停地攻打蓝水关。
但是,李池在心里却是疑惑暗生:“从日程上推算,父皇应该抵达这里了,为何迟迟不到?难道我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却在后面观望?”
李池没有想到的是:李海率五万御林军并没有赶往蓝水关,而是沿着一条幽僻的小道,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了虎啸河的仙人渡口。
虎啸河发源于北夏国境内的大雪山,水流湍急,一路奔腾咆哮,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呼啸着冲向东南方向的海洋。河水到达仙人渡这一河段时,由于河床平缓,几乎没有落差,虎啸河变得温驯起来,如同玩累了的孩子躺在了母亲的怀抱中酣睡。从仙人渡再往下,河床落差陡然加大,虎啸河也如同睡狮醒来,再次发出震天的怒吼。
虎啸河是北夏国的内河,仙人渡则是虎啸河上唯一的渡口,驻有北夏国的一千水军。
几乎是兵不血刃,李海的五万御林军就攻占了仙人渡口,缴获了近百只船。
南夏国有许多能工巧匠随军,这些工匠以缴获的船只为主体,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在仙人渡口架起了一座浮桥。船与船之间,用铁索相连,再铺上木板,人马行于浮桥之上,如履平地。
随后李海召集众将道:“三国时,司马昭派遣钟会和邓艾两路伐蜀,钟会率大军直取剑阁,与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相持不下。邓艾率一支奇兵偷越阴平小道,如神兵天降,兵临蜀国京师成都城下,迫使蜀主刘禅投降,蜀国遂亡。”
说到这里,李海目光炯炯,环顾诸将道:“如今秦王率二十五万大军猛攻蓝水关,把北夏的主力吸引过去了,琳京必然空虚,正是我们批亢捣虚之时!朕命令:每人带十天的干粮,抛掉所有的辎重,通过浮桥之后,逆河堤而行,直趋大雪山,再翻过大雪山,如一把尖刀,直插琳京的后背!这样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断绝了北夏皇帝李重俊的退路。”
诸将面面相觑,有一名将领大着胆子道:“皇上,千里奔袭,风险极大啊!倘若我们不能迅速拿下琳京,就面临着粮草断绝的危险!”
李海道:“这一次,我们注定是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不破琳京,决不生还!”说到这里,李海斩钉截铁地道:“朕意已决,再有进谏者,立斩不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