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自己认栽了。
一个救助点内万多号人,每天从失主前后路过的可能有上百人次。
要是丢杯水丢包纸都要来查监控找贼的话,那治安处每天就不用干别的了,配八十台电脑都看不过来。
和平时期小额个人财产失窃还不予立案呢,特殊时期特殊办法,既是无奈也是必须。
秦时文记下一笔:“蚊帐我家倒是有,就是不知道安置点里能不能放得下。”
在救助点里,每个人被分配到的基础居住面积是三平米,每户人家每多一个人就多一平米。这一点每个救助点都一样。
但这几平米的面积究竟是个什么形状,长宽分别是多少,江暮云也说不准。
江暮云很实际:“那你就先带两个,放不下再说。又不是进了救助点就不让出来了,带多了再送回来呗。多跑一趟的事。”
秦时文拇指和食指一圈,比了个ok。
江暮云的思路是顺着野营用品走的:“还有铺盖和桌椅板凳,你家有那种小型桌椅吗?防潮垫或者折叠床之类的有吗?”
秦时文点头:“有小马扎和折叠桌,防潮垫倒是没买过。”
江暮云把“地垫”两个字圈起来:“那我一会给你带几个回去,我这有不少,都是些野餐垫啥的。”
江暮云之前借着“露营爱好者”的身份囤了不少东西,这会儿完全可以拿出来用。
“洗漱用品、清洁用品、耳塞眼罩、充电宝剪刀,这种杂七杂八的也都得带上。”
秦时文说着,在纸上把她能想到的都挨个列了下来。
“还得再带个能充电的灯或者是手电筒。”江暮云补充道:“官方简介上说是有充点电,没说每家每户都有插头取电。”
秦时文是经常出远门参加比赛的,对于出门在外需要准备什么已经烂熟于心了。
她把其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列出来之后,俩人再一起查缺补漏就好。
列完这一类,江暮云接着往下顺:“衣服鞋袜就不用说了,薄厚各带一套。家居服和睡衣也得带上。”
救助点里的平均温度大概在十度上下,这是《救助点信息》里明确写着的,所以需要准备一些不那么厚的衣服,方便在救助点里穿。
准备家居服则是因为救助点不限制居民出入,但外面的温度会。
当温度到了零下八十度甚至更低的时候,除非是像江暮云这样特意买的极地防寒服、极地科考鞋,不然任凭你穿再多,出去也是三分钟就透心凉。
江暮云前世因为没有足够厚的衣服,硬生生被困在救助点里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