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四捧着手中鲜花,更觉出两分沉重来,喜不自胜:“我就知道是三姊了。”
住进行宫休息过舟车劳顿的疲惫,阿四瞅准时间就往外面跑动,不必太上皇催促就往各家各户去长见识。
能住在行宫附近的农户大多也是有些身家的,但在阿四眼中,已然是困苦的生活了。
这儿的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空余的时间还要纺纱织布,一般是没有玩乐的时间的。而孩子们大些的要照顾更小的孩子,农忙时,往往时全村出一两个人照看孩童。
孩子们只能自己去找乐子,因此总有不小心受伤的,回家便要挨一顿教训。
阿四来的正巧,是农户们收成的时节,不但能见挥汗如雨的农民,还能见到前来收购的商户。
早有士人念叨什么“人心不古”,实际上面对利益,古人也是现在的心思。粮食是一家人生存的根本,能舍得卖出去的,已是难得的人家,说明家中的粮食已经足够吃用了。
当然,米粮多是用来售卖的,农户自家多以其他不值价的作物填饱肚子。
阿四仗着坐高望远,瞧得分明,农户中有悄悄在米粮中掺杂陈粮的,商人中也有在秤砣上动手脚的。因东西不多,即便没察觉,能偷到的分量其实也不高。
也有坦荡来卖的实诚农户,有商人见农户实在,便也乐得让一分利省事。
形形色色的人,阿四觉得有趣,她不插手也不打搅商队的行动,只是远远观望着,与垂珠说:“这样的事,大概是永远也不会断绝的吧?”
垂珠笑道:“大人在意柴米油盐,小孩也关心手中玩具,人各有私心,大约是不能断绝的。”
不必猜,阿四也知道。往后商人来收棉花时,农户大可洒些水,或是采摘得粗陋些增加重量,好卖个高价。
放在从前阿四可能会生出些不齿的心思,而今站的角度不同,她倒是生出些难过。
若是人人富足,又怎么会坦途蝇头小利?可真正富足的人,也贪图旁的大利。
只是小生意就有诸多门道,不知朝堂上又该有多少争纷。
阿四由衷佩服起皇帝阿娘和那些个在朝堂屹立多年不倒的老人,她们可是站在世间利益最丰厚的、聪明人最多的地方。
等到商队的牛车装满粮食离开,聚集的农户渐渐散去,阿四慢慢走近人群,与一中年妇人笑说:“能否舍我一餐饭食呢?”
这片田野在行宫附近,当地的居民也是知晓那精美殿宇内住的不是常人,年长的农妇见识颇多,笑道:“是贵人来了吧。平常的日子一餐饭是难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