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纪最灵慧,寻常织娘都赶不上他灵巧。”
曾小郎是带着吉贝的相关技术来做陪嫁的,这些东西只要曾小郎教给宋王府的人,之后便是宋王的功劳。至于曾小郎本就是年龄越小越好,外人也信不得这样一个小郎会知道吉贝的用途。
姬宴平却不是好糊弄的:“大娘,这事哪个做不得,何必非塞一个小郎给我?”
曾大娘带着姬宴平走向僻静的角落,道:“再干净的水滴落入一盆污浊的浑水中也是不能保持本真的,我小小曾家与周围高门大户相比较不敢说是莲出淤泥,却也是迥乎不同的。大王,在西南时,我家中的男人也是可以在外面随意走动的,可进了城便不合适了。并非是我母亲苛刻,而是人的欲望如同猛虎出栏,既明知不能遏制,不如将这些男孩都慢慢散出去,免得来日家中生乱。”
鼎都的情况确实在变好,但和曾家相较还是差距太大了。
如狮子大象一般的猛兽,知道雄性长成会成为族群中不稳定的威胁,于是要早早驱逐。曾家如今在做的,正是这个道理。
姬宴平仍不能信:“我问的是‘何必塞给我’,可不是你们家为何要往外嫁小郎。”
曾大娘叹息:“大王,这正是我们家的人已经受到外人的影响了。因为我们知晓,更多的人看中婚姻……不,血脉的联结。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距离大王更近一些,能够在仕途上走的更远些。鼎都这些大家族,历来都是这般做的不是么?”
第145章
姬宴平选了个良辰吉日, 进宫找皇帝把纳曾氏孺人的事说了,三日后的下午绢黄纸写就的诏书送到曾家宅院。
考虑到曾小郎还在孝期,正式入王府的时间被推迟到来年, 届时曾小郎也约莫十五岁的人了。
曾家大娘送上拜帖和礼物, 将擅长种植吉贝的族人和善用吉贝纺线的族人送到宋王府效力。姬宴平考察过才知道,曾家行商的半数是自家亲眷, 部分是外面收拢的下属, 主要原因是此时的惯例便是拉着同乡、家族共同发展。
再有的就是习惯差别太大, 一个当家做主惯了的女人和一个在家中要给妻女立规矩的男人是难以正常相处的, 即便能保持表面上的恭敬,时间一长总是能从细枝末节感受到恶心。
但早些时候合适的女人很难走出院门, 在很多女人名字都难以传出家门的地方, 想要找到一个愿意走遍四方的商人苗子实在不容易。也因此, 曾家的商队内有不少相当出众的人才,即便大字不识一个,算起账来却比寻常拿了算盘的人还要快。
出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