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会被打碎的。该是她的谁都抢不走,她以后要靠自己让母亲当上诰命夫人。
往后一些话阿四没有再听,安静地换了一个方向走。跟在阿四身后的宫人是听不见两堵墙外的声响的,只沉默地跟随。
阿四对母女间抗争持乐观态度,毕竟目前天下是姬家的天下,她对皇帝阿娘和阿姊们都很有信心。
不过,她们说的关于乡贡的事倒是启发了阿四。
作为统治者想要治理天下不那么费劲,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关键的时候只有一个声音。而母女说出来的一个重要的阻碍的就是家族,根系庞大的家族控制了一方土地和百姓,所谓父老。
放大了说就是世族,大周那些族谱比天大,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世族。科举制的推行弱化了世族对土地的控制,他们更多地要聚集到鼎都来,本身也不再组建武装。
但这对于皇帝来说还远远不够,这种以父为纽带组成的世族,意味着一个有自主需求的利益群体,他们极其容易因为自身的需求发出与皇帝不同的声音。
从古往今,能查阅的资料中,秦国是做的最极端的。用密密麻麻的法律将每个大家族打散,保证民众都是单独的小家,无法集结的小单位力量最好控制。朝廷可以最大程度地剥削每个人身上的油脂,尽可能地聚集在国家,打造成强大的国家和弱小的无知民众。
但这需要众多的官吏一同治理,而官吏也是人,且是无知平民无法抗拒的有权者。难免就会造成层层剥削,导致最后到了皇帝手中的东西比最初变多了,但又没有那么多。
而这些官吏盘剥百姓所得的,又再次补充自己的家族,久而久之又是一个无法掌控的局面。
阿四不知不觉间走到一处假山下,清晰地认知到这又是一个死局。
就像从前的周天子注定死亡一样,秦国带来的制度同样是一个破灭的结局。
第62章
阿四之前问姬宴平, 为什么后世不吸取秦国教训?
当时姬宴平笑得开心,她没有明说。
但现在阿四懂了,后世的皇帝当然吸取教训了, 不过, 吸取的不是要百姓次次受苦的教训,而是秦国分化管理民众、彻底搜刮民脂民膏的好处, 以及过犹不及的教训。
所以不同朝代放在明面上的永远是仁慈的一套, 而到了后期, 纸包不住火, 就有了朝代的更迭。
主导更迭的人无论出身贵族还是贫民,那个领导者坐上皇帝宝座后, 或许最初时会体恤曾经的自己所处的百姓, 然而, 最后都会体谅自己治国的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