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了一圈,留下了一个个传说。
像是南方的第一季水稻,八月初就可以收割了,所以农农一号连夜被派去南方的某个县城的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一晚上的时间将那里的水稻全部收割完,并直接将晚稻插好秧,而且还将收割回来的水稻烘干完并成功脱粒。
据说,南方那位刚刚将家里水稻田地的收割任务包出去的合作社成员们简直惊呆了,这效率,是连夜出动了多少机器?!
留在家里的丛筱也没有闲着,不停的调整着农农一号的程序,因为要兼顾的农作物种类比较多,而且从播种到收割都需要一台机器人完成,所以它需要变形的模式也越来越多,原本给农农一号预留的大肚腩空间都快不够用了。
再有就是,以星际农场主种植任务为标准的丛筱,总觉得农农一号的效率会不会有些小,完全不清楚自从农农一号在南方那个合作社一战成名后,国家农业局的专家干脆直接跟在农农一号的身后,开始挨个地区忙碌着。
而且农业局的专家这里有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情况,所以专门将农农一号送到出现各种问题的地区。
这天,丛筱正准备回二中看看的时候,突然接到了陈叔的电话。
“筱筱,现在农农一号可以量产么?!”陈局的语气十分严肃。
“量产?可是农农一号还没测试完成,芯片程序也还没有全部调试完毕。”丛筱不解的问道,“是出什么事了么?”
“是出事了!”对面的语气有些沉重。
原来近半个月以来,南部某些地区降雨量锐减,持续高温少雨,部分地区早熟的一季稻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而此时正是对温度、水分反应最敏感的关键时期,这种持续的高温状况会导致作物结实率降低,也就意味着减产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那个合作社的负责人才会在农业局的专家提出要用他们的田地帮忙测试新机器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同意,因为他们知道附近的很多地方降雨量不足,他们这里说不定很快就会发现同样的情况,这种时候当然是越快收割粮食越好,更何况农业局的人还答应那位负责人,如果因为他们的原因导致减产,他们会补偿给合作社,所以对方才会同意。
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一晚上的时间,他们的水稻直接一键式全部收割、烘干、脱粒完成了!
而且还帮他们把晚稻都插好秧了。
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人觉得重新插秧的位置有些细微的变化,是不是对方没干好活,但看着已经收入仓房那些沉甸甸的粮食,大家也就没有提出异议,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