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如今却大不相同,竟然认认真真地打算在这片土地开荒常驻。眼见着从前固守山林的法子已然不成了,小股匪患也都人心日渐懒散。
而当云贵总督蔡毓荣发下赦令,传达了皇上怜悯众生,不欲与子民刀兵相向, 怜悯尔等为生计不得已为匪为寇;今日起下山缴械,朝廷安排居所, 安排活计, 按劳给与银钱……
自然, 好处说完,自然还有威胁:限二十日内下山缴械,若过期限仍未为下山者,则被视为负隅顽抗的匪徒之辈,待到清剿结束,不必押送回京听审,就地处决!
这道招安令一出,隐蔽于山野林间的各股势力纷纷人心涌动:原本叛军主力也多是吃不上饭的边民,如今竟然有这好事,管吃管住已经听起来足够好了,竟然还给发饷银?
见手下个个摩拳擦掌,各势力首领只好使出吃奶的力气安抚人心,也与清廷打起了舆论战:怎么可能真有这好事,白花花的饷银给了你们?清廷官员腐败,定是把你们骗去投降,当叛军杀了,再拿你们的脑袋去朝廷邀功领赏呢!
如此一说,叛军中动了投降心思的,立刻便害怕起来,只因往常是发生过这般的事情。
往常驻守此地的地方官员,因军队在山野丛林中难以施展拳脚,抓不到叛军,便将边境农民抓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砍头,向上通报是斩获多少叛军。
如此行动,就算是原本打算安心过日子的良民也被逼上梁山,一反了之。如此结果便是,年年月月有斩首叛军的人头数报上去,军功保得不少人扶摇直上,而边境匪患却愈演愈烈,无休无止了。
“但我听说,这次是新调任了个云贵总督……有直接调管军队的大权,还说不会任手下部将自行处置,否则统统不作军功,还要受罚……倒像是个好官儿?”其间亦有踟蹰的,但大多数人还是被从前肆意杀良充匪的官员弄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此一来,虽然各叛匪势力人心浮动,但接受招安的书吏门庭冷落,最终下山应了这招安的竟无一人。
但蔡毓荣自然不是只知道被动等待叛匪们乖乖投降之人,早有了第二手准备。
在招安令下的第三日,叛匪头领们就都发现,他们买不到给养了。
叛匪们龟缩于山林,自然不事生产,往常每隔几日,便又货郎挑货进来,送吃食日用。而今已过了数日仍连个货郎的影也没有。
本以为是清廷派官兵阻断了送货的要道,若是如此,倒也好办,这山林别的没有,密道岔路多得很,绕一绕便又能买到了。
却不想打探之人看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