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引入此物后,许多平日不下馆子的宾客也被吸引,纷纷攒钱也要进门解馋。而如今,货源、配料都不必自己担心,竟然只抽一成的利,实在是大大的优惠了。
再说,那信中只字不提那些不光彩的前尘往事,对鲜味粉末不翼而飞、挤兑自家酒楼关门之事既往不咎,满篇只谈合作,显然是给足了面子的。
光是这一条,就让那些曾经暗自对神秘酒楼的倒闭弹冠相庆的店老板们脸红不已。
当时的他们虽然对这天上掉馅饼送上门的秘方调料心存疑窦,但白得的赚钱之路谁又舍得拒绝呢?喂鸡喂鱼后确认无毒,又叫伙计们品尝后,便生怕落后于同行,纷纷在菜品中用上了此物,鲜味菜品层出不穷。
如今想来,同时又有些心惊:这酒楼背后的主子当真是得罪不起的人,虽说怀着法不责众的侥幸之心,但若是宫内之人真降下雷霆之怒,也不是他们这些生意人担得起的。
但如今脸皮是一码事,生意又是另一码事,既然官中都伸来合作的契约,且条件如此优容,那自己再不接受,那便是不识抬举了。
因此,郭络罗三官保本以为顺遂的集体抵制说服计划,竟然根本无人响应。
笑话,如今京中酒楼皆用此物,若只一家不用,岂不是把生意白白往外推?这可不是补偿一日银子便可了事的,说不定到时候这契约没有让步不说,自家的顾客还都跑光了。
郭络罗三官保第一次感受到有钱也做不成事的感觉,满京城的酒楼饭馆,竟然没有一家愿意收他的补偿,从而拒绝内务府的契约的。
“我的钱……我的心血……”郭络罗三官保瘫坐在椅子上,双目无神。
第92章 培育
永和宫的后院, 除了那个炉灶以外,又多了个低矮的棚子, 一打眼看去, 倒与花房中的暖室差不多,与宫殿的红墙翠瓦多多少少有些不搭。
这间若是放在别处,恐怕不会被人多瞧一眼的小棚屋, 却是满京城追捧的神仙汤原料的生产地。
在水解法从谷物中提取味精的方法发明前,自然要在天然作物中提取鲜味。淑岚还是把目光放在了蘑菇上。
民间种菇,虽也有‘砍花法’一类的技术, 但终究局限于偏远的山野林间,虽然产量不低, 但运输还是个大问题。
自从淑岚打算在京中推行天然味精起,便一边研究如何更高效率地提取鲜味物质, 一边叫人寻了懂得培育蕈菇的当地匠人携带菌种入京, 再尝试在棚室模仿山野中的自然气候、水汽,以腐植做菌床, 尝试在京中培育蕈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