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看当初和他站在一排没有伸出援手的那些人,现在不也活的好好的,在省纺织厂的职位还不低,偏偏就他傻。
那是一条生命。
一条命和一只手摆在天平上,所有的人都觉得应该救命。
帮助人的时候是不会想之后要得到什么回报的,就算是现在,杨家人也没想过让当年杨三叔救的人或者是说因为他救下这几台机器而获益的那些人怎么帮助他。
但是,在杨三叔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出来说句话,就这么难吗?
悲的根源就在于此。
杨建峰说了很多话,到后来情绪激动的时候,很多话已经失去了逻辑,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但就是因为这样,程涛才感觉更加真实。
如果让程涛来评价杨三叔的经历,有四个字最为贴切。
好人难做!
杨三叔救人的成本太高,高到如果把他的经历写成文章劝诫后来人。下一次再发生类似情况的时候,恐怕不会有人再伸出援手。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也都不只属于他自己,其他暂且不论,父母、妻子和孩子,这三种责任你无论如何都逃不掉。
失去生存技能,就意味着你没有办法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出份力,没有办法和妻子分担生活的压力,更可能养不起孩子。这些现实的问题摆在这边,你救人的本能摆在另一边,你是不是会选择克服本能呢?
如果是程涛,他的回答是,是。
家人是他的软肋,如果他救人,他的家人就要跟着吃苦,他不愿意。
程涛其实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因为得到过大家的善意,所以也想在其他人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
不过他不仅仅是他,他是弟弟,是父亲,如果他对别人施以援手,身体上遭受不可逆的伤害,他唯一希望哥哥姐姐和儿子的生活有保障。如果他们有,程涛就没有后顾之忧。但如果他们因为自己,生活品质遭受严重下滑,一家人整天都要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那他会懊恼死的。
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就绝对不会再伸手了。
怨不得之前他选择杨三叔作为代表的时候,会议室里整个安静了下来,谁都没有说话。
不过既然都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又决定是杨三叔了?
程涛突然想到了齐和昌,对方曾经问过他杨三叔是不是好选择,他当时的回答是是。
不是吧?
不过这确实像是齐和昌的行事作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