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类的地方施展风采,让父母面上有光的。
阿珞看着他们,也跟着笑起来,目不转睛。
我问她:“你想跑一跑么?”
她似乎跃跃欲试,却又望望我,不说话。
我知道她是想的,指了指马鞍的前端,道:“抓紧。”
她忙将小手紧紧抓住。
我搂紧了她,轻轻叱了一声,驱马走起。马儿伸展四蹄,慢慢地跑了起来。
阿珞显然还很不习惯这等颠簸,也有些害怕,身体略略僵硬。但当超过兄长他们三人的时候,她不由咯咯笑了起来,回头望他们。
阿誉和阿谌自是不愿意被抛在后面,连忙策马来追。
兄长见得如此,终于着急,大喊道:“你们二人慢些!阿黛!你也慢些,莫带着他们乱跑!”
我听着那话,想起小时候他气急败坏地在后面追着我的样子,不由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处田庄,也是祖传的。上官家累世经营,拥有的田宅不少。照例说,父亲这一支是大房,田土也应当最多。不过从我的曾祖父开始,大房这一支已经在京城定居,不怎么回洛阳打理。加上京城周围也有许多田宅要照料,于是洛阳这边的,不是给族里做了公田,就是转赠他人,久而久之,只剩下了二百余亩。
这数目,是我在抄家前,机缘巧合之下看家里的账目看到的。当时还惊讶了一番,说我们家在京城周围的田庄,千亩以上的有好几座,不想原来在洛阳老家的地竟这么少。
兄长那时说,就算剩这些,其实也不少了。我们家名下的都是好地,就算将来京城这里什么也没有了,回洛阳老家去,也能过上殷实日子。
没想到,一语成谶。
当下,我们已经脱罪,但父亲的案子还未重审完,京城的国公府名下所有东西仍被封着。能依靠的,只剩下了洛阳的祖产。
我问兄长:“我们家的田产,从前都是谁人在打理?”
兄长道:“交给了这边的上官家族长,我记得名恭,与父亲是堂兄弟。从前,他还为了他儿子做官的事,来过我们家几次。”
我想了想,并无印象。
“如此说来,他儿子也在京中做官了?”我问,“做到了什么职位?”
“不记得了。”兄长说着,不由苦笑,“当年虽说不牵连族人,但其实不可能不牵连。据我所知,好些族人都因得各种名头丢了官,至今也不曾复任。”
这个,我也知道。
父亲是棵大树,多少人攀附在上面,他倒下的时候,就有多少人跟着落地。虽然父亲的亲信,许多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