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难道就不怕被人拿这些话告到皇帝那里,危及家人?
正常情况下,应该有这样的担忧。
但本朝却并非正常情况。
因为三位皇子都不是当今皇帝的亲生子。
惠明帝曾有二子,但二子尽皆夭折,如今只有一个女儿,那便是俞皇后所出的玉陵公主。
俞皇后系出名门,父亲当年是太子太傅,也就是今上之师,祖父曾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外祖为白鹿书院山长,桃李满天下。
玉陵公主诞生当日,惠明帝正式登基为帝,认为此乃吉兆,大喜之下便赐玉陵为封地,封她为玉陵公主。
这也是惠明帝的第一个孩子。
惠明帝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他出生时,年长的兄长们早已娶妻生子,偏偏他又从小体弱多病,娶妻三年膝下还无一儿半女,这便让先帝心生疑虑。正因如此,即便他才能高于诸兄弟,还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也迟迟未能获得先帝的认可。
兄长们带着儿孙在先帝面前彩衣娱亲时,他膝下却空无一人,对比未免过于惨烈。
正是由于先帝的迟疑和犹豫,才让诸王野心逐渐做大,以为他们都有机会争取帝位。谁知先帝直到病重也未曾废太子,已经与太子结下死仇的诸王岂能坐以待毙?
于是,才有了十六年前的宫变。
宫变过后,四王当场惨死,四王终生圈禁,唯有太子笑到最后,登上了皇位。
可惠明帝登基日久,除了玉陵公主之外,依旧没有一儿半女。曾有一子一女,都在出生不久便夭折。储君之位久久空悬,对整个大齐都是不利之事。朝堂百官日日催促,先过继宗室子弟,将来皇帝若有亲生子,再归宗也不迟。皇帝本人却不甘心,不愿承认自己生不出儿子。
双方开启了长达数年的对峙。
直到五年前,好不容易得来的第二个儿子也夭折了,惠明帝好似终于死了心,又好似与百官赌气,竟然从圈禁的诸王府中过继了三位皇子,且当时最小的三皇子都已有十岁,已经记事。
——且不说诸王当初与皇帝争位,仇怨极深,造反的罪名至今也未曾获得赦免。只说三位皇子的年龄,就不合适。不选身世清白的宗室子弟,也不选年龄小好教养的孩子,偏要选两种条件都不行的人选,这明显不属于正常过继的最佳选择。
过继之后,便算作对百官有了交代。惠明帝也不理会这三位皇子,既不接进宫中教养,也懒得笼络亲近他们,只把人往刚开辟的皇子府一扔,任由这三位皇子野蛮生长。
至于立谁为太子?那更是没影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