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不搭理她。
裴行昭再上折子,请求委派三法司首脑到江浙,核实或推翻她查到的案情原委。
她从开始到如今,傻子都看得出她的意图,但她绝口不提翻案昭雪,一直像是遇到谜题一样,要自己解析,再要别人推翻自己得出的答案。
先帝被她闹得要头疼死了。
很多帝王终其一生都不会承认自己有错,想让他们推翻做出的决定,不亚于登天。先帝是其中之一。
裴行昭显然很了解先帝这毛病,便也不踩线,只上折子跟先帝打车轮战。他不理会,没关系,她又开始每日一道加急折子,相继请最初查案结案之人给她释疑。
先帝真没辙了,顺着台阶下,一个个的揪出官员来给她解释,给不出,无力推翻她查到的结果,便治罪,有的从轻发落,如姚太傅,只免了三年俸禄;有的从重发落,关进诏狱或流放三千里;无足轻重的,推到菜市口问斩或处以极刑。
这对于先帝而言,已经是最大的让步,默认那是一桩冤案。
所有人都认为,裴行昭会顺势请求正式翻案昭雪。
然而她没那么做。
她请先帝的暗卫和锦衣卫做证,在江浙衙门封存了全部证据,关押起做伪证的人证。随后像是之前长达三个月的忙碌是人们做了一场梦一样,再上奏折,只关乎辖区内的军政。
那时不知有多少人私下里惊叹、费解:裴行昭居然也有见好就收的时候。
然而崔阁老等人却知道,她那时在做的,或许是生平所遇的最艰辛的一场隐忍。
她清楚,翻案昭雪只能由先帝主动提出,否则,谁提谁就是摸虎须。
她不是没那个胆子,只是当时先帝已经回到京城,她便是涉险,也不可能在折子里把官司打得清楚明白,最重要的是,她还要照顾陆麒、杨楚成所余的家眷,更要顾及麾下的将士、两省的百姓。
她要先帝自己意识到亏欠陆家、杨家,主动给予弥补。
而没过多久,陆雁临、杨攸先后获封郡主,被派到裴郡主任上建功立业。
她的隐忍是等待,等待良机出现。
最终的结果,谁都知道。先帝要她进宫,明发的旨意里便委婉地跟她说,你可以提一些条件。
她提的是冤案昭雪及废除殉葬制两条。
收到她公私兼顾的那道折子的时候,崔阁老恰好与阁员在养心殿同先帝议事。
先帝看完,沉默良久,遂无意识地叹息:“那孩子,心里什么都有,独独没她自己。”
不论是为了什么缘故,先帝答应了裴行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