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道:
“录取名册呢,拿上来给朕看看!”
张昭闻言,当即将手中名册双手奉上。
萧承自小太监手中接过,一目十行扫视起来。
常人无法看到的视线之中,金手指随之而动,密密麻麻的面板浮现在萧承眼前。
面板之上,是一个个考生的姓名,以及他们的简单能力数值。
【姓名:翟苏文科:46武科:58人品:61】
【姓名:向世涛文科:65武科:41人品:59】
【姓名:徐志强文科:60武科:61人品:42】
【姓名:时成文文科:89武科:81人品:73】
……
……
……
萧承看着眼前展开的面板,不由得眼睛一亮。
还真是好贴心的机制啊,为了萧承能够更好地录取人才,每个人显示出来的属性数值,都是直接分为文武两科的综合数值。
不过说起来,自己虽然运气不好,抽奖从来都靠保底,但好歹是第一次科举,总要出个名臣意思意思吧!
张昭见萧承如此着急地要看录取士子名册,还以为他是对着科举结果极为上心,沉吟片刻,开口道:
“陛下,召集士子于京中科举,今年尚属第一次。科举消息,尚未完全流传开来,也有不少士子心存疑虑,正在观望,所以京中场地、官吏还算能够应付。但这些士子若见科举,却是是为国取士之路,明年举办之时,这些人必然蜂拥而至,京中恐怕难以应付啊!”
萧承双眼飞快地扫视手中名单,心不在焉地随口道:
“那便让各地官府,进行考核,挑选合适人才,给予这些士子科举的资格。”
今年京城的这场科举,应试之人上万,便已经牵扯了云国朝堂之上的大半力量。若是年年如此,那云国朝堂也不用处置政务了!
况且萧承今年也只是临时应急,之后每次的科举考试,必然是要资格、前期考试所需的人力物力,分摊给下面的行政力量承担的。
张昭听到萧承所言,下意识地连连点头,然后心中琢磨几回,却又猛地摇头,道:
“陛下,将科举资格之权下放各地官府,虽能分摊压力,但亦有不妥之处。就比如这科举诸科,像是明算科、明法科,这些考题答案恒定,自然无妨。但若是像秀才科的策论,兵科的兵法推演,农、墨两科审查所需的知识,地方官府几乎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审核判定。”
若说像明清时期的八股文科举,那各地官员都是这般科举出身,自然有一定的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