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禁军将士不敢大意,连忙下场维持秩序,口中高声念起了布告上的内容,道:
“莫要挤了!当今陛下求贤若渴,特开科举之制,于今年九月一日,举办科举大典,为国选材。不论出身、年龄、国别,皆可报名,若有真才实学者,一应录用,入朝为官!”
此言一出,挤在最前方的一众士子,顿时发出一阵欢呼。
“陛下圣明啊!”
“我等贫寒士子,终有报国之路,陛下万岁!”
“天降圣主,于我云国,此云国之幸,天下士子之幸!”
“万岁!万岁!”
轰然的欢呼之声响起,遮住了禁军将士的念布告之声,让挤在后面的人都没太听清楚。
禁军将士无奈,只得嘶声力竭地再次念起布告。如此这般重复多次之下,禁军士卒声音嘶哑无力,这才终于是让在场之人全都知道了布告的内容。
底层士子见往日流言终于成真,激动到不能自已,泪流满面。
这天下各国,为国选材,用的皆是举荐制度。一般的底层士子,才学不至于让贵人青睐,又没有人脉举荐,根本没有为官的路子。
萧承此举,尽管只是出现了一个布告,但终是让这些士子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情难自已,自是情有可原。
数名身披袈裟,宝相庄严,刚从皇宫出来的方丈们,在禁军的护送之下,缓缓朝善世院而去,恰好从此地路过。
和这些面带欣喜之色,奔走相告的士子相比,和尚们面色阴沉肃穆,眼神凝重,低头不语,似是在沉思着什么,对外界这般喧闹嘈杂的动静,是根本一点反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