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禅宗,便是因为其以山林清修为本,不与世俗争利,不受投效,不蓄奴仆的主张,在这场风波中,并未受到多少波及。此后得受权贵尊崇,大肆推广,从而兴盛。
你看看,典型的树立榜样,分化矛盾的手段。
出身历史悠久的民族就是好,历朝历代对付和尚的例子、手段,就写在史书里面呢,抄作业就行了!
冯保连连点头,拍马屁道:
“陛下英明!”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小太监,小步跑了进来,跪地恭声道:
“启禀陛下,尚书令马敏文马大人,在殿外求见!”
萧承闻言,却是眉头微动,道:
“马敏文?他来做什么?”
冯保闻言,连忙小跑着走到御桌之前,从桌上找到一份东厂递过来的奏报,双手捧着送到萧承面前,开口道:
“东厂今日奏报,陛下应当是没顾得上看。昨天深夜,有数名官员前往马府拜见,为京中廷尉府大肆捉拿百官之事,请马大人前来求陛下停手。数人名单,皆附后面。”
萧承接过这奏报,快速扫视一眼,不由得皱眉,有些不快道:
“马敏文这被人一说,就还真来了?”
冯保低着头,没有回话。
萧承放下手中的奏报,沉声道:
“让他进来。”
前来禀报的小太监,当即应是,起身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片刻之后,马敏文快步走入养心殿中,俯身一拜,恭敬道:
“臣,拜见陛下!”
萧承收起刚刚脸上的不快,温声笑道:
“马卿啊,今日求见,所为何事啊?”
马敏文闻言,轻咳一声,拱手道:
“陛下,臣今日前来,一是为太师汪晓而来。”
“汪晓?他怎么了?”萧承不由问道。
马敏文开口道:
“陛下,太师汪晓命陨战场,是为国战死,还是别的什么,总要给朝野上下一个交代。”
萧承闻言,微微有些走神。
汪晓的后事啊……
看着萧承沉默起来,马敏文也没有继续询问,就垂手站在殿中,等待着萧承。
半晌过后,萧承回过神来,摇头道:
“朕出征前答应过他的事情,总要办到的。呵呵,倒是应了那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汪晓一生功过,悉数记载,不做删减,任由后来人评判吧!”
马敏文闻言,沉吟片刻,再次开口道:
“臣知道陛下一言九鼎,但有些事情,却还是要注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