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很感兴趣,加上好朋友们的支持,她也下定决心来看看自己能否安排好朝供之宴。
她认真回信,简略地阐明部分观点后说明具体如何还应见面再谈。
礼部尚书不抱希望地收了回信,甚至脸上火辣辣的,但他又没别的办法,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将信件打开看。这一看之下他却犹如醍醐灌顶,找到了新的应对之策,然而又因为信上内容太过笼统,成功搔到了他的痒处却没能进一步揭明,使得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恨不得立刻窜进宫去与许清如彻夜长谈。
他完完全全没想到这位许女郎想法如此有见地,一时间又为一开始小看她而惭愧。
他有如此想法一是因为许清如的法子实在很好,二来这也解了他燃眉之急,让他对此次设宴有了些头绪。
适逢休假,许清如带着周寅特意应邀到礼部尚书府上坐坐。
周寅平日看上去总不是很忙碌,闲来无事似乎也只是读经,知道许清如要去,她还不太放心,于是二人一起来了。
许清如对她这份关心很受用,同时也知道她是为了帮她避□□言蜚语,特意将自己捎带进来。
礼部尚书与许清如畅谈此事,礼部尚书多经验,许清如多想法,二者讨论半晌拟定了个章程出来,接着通过写信来将细节补充完整。关于如何针对藩属国死皮赖脸打秋风一事二者也有所探讨,许清如特意请教谈漪漪此事,因谈漪漪在商业上十分敏感,很擅长与人讨价还价。
她结合谈漪漪所言给出了自己设想中的意见,虽然其中多少有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设想,但足以启发人。
礼部尚书自然对她十分感谢,有她的帮助,他对此次使团来朝有了信心。
终于到实践之日,此次宴会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次。宴会的程度合宜,而在藩属国开始扯皮时许清如传授的那些应对的话术便派上用场了。
诸如你是小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太多的财宝反而会引来灾厄,还是适当为好。再比如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大雍传授它们一些无关紧要的生产技术,却并不再直接给人财宝了等等。
总之一群人废话听了一大堆,这回没拿回去多少东西。
完全成功,圣心大悦。
礼部尚书是个有良知的人,未一人揽功,将许清如的帮助之事小心说出。不过他并未说是自己主动去求许清如帮助,而是二人偶然相遇随意提及此事云云。
毕竟他一介朝廷命官向个小女郎求助不太像话,皇上知道了说不定由喜转怒,认为他无能。
而听礼部尚书又说到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