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舍的楚祐,顾云嫆的心中软得一塌糊涂,紧紧地握住他的手,粲然一笑,道:“我很喜欢!”
心上人那明媚的笑容看在楚祐的眼里,勾魂摄魄,心头的那点郁结一扫而空。
他真想诉一番衷肠,出去打听消息的长随步履匆匆地回来了。
长随硬着头皮朝两人走近,躬身禀道:“王爷,万草堂的那些读书人被大皇子说动了,现在群情激愤,说是要联合同窗一起联名上书皇帝,请大皇子重查此案,说无论顾策是功还是过,都该查个清楚明白。”
一个举人上折,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但如果上百举人甚至更多读书人联名,那意义就不同了,这便是众志成城。
长随的这句话犹如一桶冷水当头泼下,楚祐与顾云嫆之间那种旖旎的气氛消失得干干净净。
楚祐的脸色瞬间宛如暴风雨来袭,浑身上下散发出沉沉的戾气。
如果此案被重查……
“咚!”
他抬手重重地捶在湖畔的一棵柳树上,碗口粗细的柳树被捶得簌簌颤动,片片柳叶如雨般落下……
“王爷!”顾云嫆心疼地去看他的手,只见他的右手被柳树的树皮蹭破了些皮,隐约渗出血丝。
顾云嫆从袖子里摸出了一方素白的帕子,小心翼翼地替他擦去沾染在皮肤上的灰尘、木屑,仰首去看他。
楚祐面色阴鸷地望着湖面,湖面在盏盏灯笼的映衬下闪着粼粼的波光,反射进他漆黑如墨的眼眸里,衬得他周身气质冷厉孤傲。
顾云嫆看着他线条明晰的侧脸,心像是被揪住似的痛。
当年的事都过去了整整九年,连台陵城也早已重建,景、越两国好不容易和平了九年,大皇子为何还要揪着不放呢?
静默良久,楚祐才讥诮地说道:“好一个楚翊!”
“他倒是时刻谨记太祖皇帝的教诲,既然无法从朝堂入手,他干脆就反其道行之,‘从下而上’。”
太祖皇帝曾言:革命是从下而上的,要相信百姓,依靠百姓。
这是太祖皇帝起义时的口号之一。
顾云嫆又取了方新帕子替楚祐包扎好了手,“就算大皇子想‘从下而上’给顾策翻案,此案也终究得放到朝堂上,只要文武百官反对,皇上一样没法一意孤行。”
顾云嫆意味深长地弯起了唇角,灯笼的灯光映照着她的眼睛流光溢彩,如星辰般璀璨。
当年的那一案牵扯太大了。
此案牵涉到的可不仅仅是先帝的清誉,大皇子终究是太年轻,不曾经历过朝堂博弈,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