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也没有怂,赵家的风骨没有丢。只要我去了,这个目的就达到了,与我是将是兵,没有关系。”
“可是你那位曾任过中军都督府都事的兄长赵桓朝已然向朕上表,说他愿意代替你祖父上阵杀敌。既然他曾任中军都督府都事,那武艺必然在你之上,又比你年长,朕觉着,由他去,更为合适。你是你祖父向朕请封的世孙,若是放任你去,到时候折在战场上,岂非让你祖父后继无人?”皇帝道。
赵桓熙道:“正是因为我是祖父向皇上请封的世孙,所以我才比庶兄更有资格代替我祖父出征。祖父病倒了,若是赵家只派个庶子过去,难免不让人怀疑,就是随便派个人过去应付了事而已。我去则不同,我是靖国公世孙,我去,才能让辽东军民知道我祖父对这一战的信心和态度。祖父他镇守辽东几十年,在辽东军民心中颇有威望。他对此战有信心,会让辽东将士士气大增的。”
“嗤,士气大增?就你这样的,待上了战场,万一刚与敌寇照面就被人给一刀砍了,却叫辽东战士如何士气大增?”柳拂衣出言嘲笑道,“皇上,臣妾觉着什么名分士气都是假的,能打赢这场仗才是最重要的。还是那个都事,比这个世孙靠谱些。”
皇帝本来都要被赵桓熙说服了,听柳拂衣这样一说,立刻道:“爱妃与朕想法一致,既如此……”
“皇上,我愿与庶兄比试武艺,若败,我心服口服。若胜,那就证明我比庶兄更有能力在战场上活下来。届时,请皇上应我所请,让我代替祖父出征!”赵桓熙大声道。
他这么一说,倒是让柳拂衣找不到借口反对了,皇帝亦然。
“那就明日,早朝后,宸极殿外广场上,你与赵桓朝比试,谁能取胜,谁就代替你祖父去辽东。”皇帝道。
“是!”赵桓熙告退出宫,回到靖国公府,想去与徐念安说今日进宫之事,走到慎徽院门口时却见一旁慎修院的院门开着,里头隐隐传来争执声。
“……祖父病重,父亲和桓阳身为儿孙,理当回来探望。夫人执意不肯将依兰阁归还,不知是何用意?”这是赵桓朝的声音。
今年春天,殷夫人将依兰阁重新修整了一番,改名萱静斋,给萱姐儿住了。
“祖父只是病重,你便公然回来放肆,就没想过,等他醒来该当如何?”殷夫人忍怒道。
“那就不劳夫人操心了。”赵桓朝仗着即将代替祖父出征,认定殷夫人不能拿他怎样,态度傲慢。
“你——”如不是考虑到他去上战场桓熙就不用去,殷夫人早就命人将他赶出去了。
“母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