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国子监的考核都要逃,看来是真没什么真材实料。
而周围其他人也一头雾水。什么叫真晕了?陈游礼刚才难道没有昏迷?
部分人猜到了真相,此刻王时景佐证,对陈游礼的观感便很复杂了。
远近闻名大才子,为什么会想出这种令人不齿的法子来逃避考核。
……
大才子陈游礼考试前夕昏倒了,病得十分严重,爬都爬不起来,更别说参加考试了。
大夫说他这次病势来得凶险,这段时间最好在家中修养。所以陈游礼便不得不遵从医嘱,从国子监休学了。
在国子监得知这个消息时,陈皎只是随意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写手中的东西。
她从前总觉得陈游礼的那个系统很玄乎,现在通过这次试探,她发现对方可能也没有她想象中那么无所不能。
否则陈游礼这种爱慕虚荣的人,不可能会从国子监退学。
不过想到书中侯府的结局和自己的下场,陈皎也没有掉以轻心,仍对对方存有一分警惕。
王时景知道陈皎讨厌那位族兄。现在对方离开国子监,他本以为陈皎会很感兴趣,却未料对方全程淡定,对这件事毫不在意,反而忙碌着其他事情。
他瞧了眼,语气好奇道:“陈兄你在写什么?”
今早他便看见陈皎在写这几页纸,考核完后居然还在写。来来回回修订许久,旁边的废纸都有了许多页。
陈皎划掉其中几行字,将废掉的纸张放至一旁,轻声说:“我在写科举改革的文章。”
王时景知道科举改革的事情,这段时日所有人都在为此忙碌,修订方案争论人选。
王时景看着陈皎,说:“我以为你在太子府中已经跟诸位大臣讨论过了。”
陈皎摇头,说:“是啊,但是还不够。”
在科举改革一事上,太子党中经过十分激烈的争执。陈皎最初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弱化四书中对考生相貌身体的考察”、“取消举荐制”、“分设考场”等。
这些都是微小但有利处的改革,提出的人也很多,算是无功无过。
但昨日听了太子的话后,陈皎觉得自己应当做点什么。尤其是在太子对她表达了失望,她决定改变之后。
于是她写了一篇将会引起数年争论,无数文人对她批判不已,但太子登基后却一力推行的文章。
陈皎写的,是一篇取消股文制度的文章。
高祖打下天下后,为防止读书人不服忤逆,为了加强对文人的思想控制,选择了加强股文制度,弱化了策论的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