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很关照他, 怕这位小师弟被冲散,特意用手拉住小师弟的胳膊。
方瑜的这位同窗叫关秋茗, 今年才十七岁, 是个沉默话少的人。
“秋茗师兄,我们还要等多久才能进考场啊?”方瑜站得有些累了,知道这是关秋茗第二次来参加府试, 就向他打听一下情况。
关秋茗踮起脚尖向门口望去,发现有官差提着灯笼出来了, 就对方瑜说:“快了, 再等一刻钟就能轮到咱们了。”
方瑜叹了口气,其实考试答题不是最累的, 最累的时候反而是赶路和排队,非常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
等啊等, 站啊站, 终于轮到方瑜了, 他先拿出考引(古代准考证)让一个小吏查验, 然后就是交上考篮让三个官差检查, 最后就是脱光光搜身。
农历四月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了,比在县试搜身时要舒适得多。
方瑜快手快脚穿好衣裳,被一个官差领进大门,让他去最东边的门。和他前后脚进来的关秋茗被分到了最西边的院子,两人摆摆手作别,各自进了各自的分考场。
官差领着方瑜找到他考引上号码对应的隔间,把他放了进去。
方瑜站在隔间里四下打量,发现府试考场的隔间居然比县试的还小,不过盖的材料却好不少,座椅也都是新的。
当然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方瑜现在就关心考场的厕所在哪儿,他可不想再分到个臭号了!
方瑜和路过的官差打听了一下,知道他所在的位置离厕所是最远的,这才放心下来,开始蹲在墙角用茶炉生火烧水。
方瑜喝完一小碗姜汤,浑身暖烘烘的,等着官差发试卷。
府考是考三场,分别为帖经、杂文和策论,前两场都是考一天,最后一场策论考两天一夜。
今天考的帖经主要是在考查基础的记忆背诵能力,属于三场中最简单的。
方瑜拿过卷纸,大致扫了一遍,都是会的,没有所谓的难易之分,就打算从前至后依次作答。
不过在正式答题前,他先在发下来的草纸上写了半页字,感觉手感上来了,才在正式考卷上落笔,争取把字写到最好看。
方瑜专注答题,一上午很快过去,到了快吃中午饭的时候,方瑜终于憋不住了,只能请官差带他去厕所。
方瑜所在的东院分考场很大,他走了很远才到厕所,考场厕所也很大,有八个小隔间,当然这味道也是翻了好几倍。
方瑜走进其中一个隔间,憋气解决问题,然后快步出来。
离开时,方瑜同情地看着不幸分到臭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