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一起进延安城,联系了同志来接。
到了接头地点,芝麻下车,同杜召告别:“就送你们到这了。”
“替我转达小舅,我们延安见。”
“回去我就去趟医院。”
杜召与他握手:“一路平安,小心行事。”
芝麻握紧他的手:“别这么沉重,我们仍旧是上下级,等我消息。”
杜召松开他,立正,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芝麻也与他敬礼:“再会,百谷同志。”
来接他们的人还没到,邬长筠掀开篷布,要下来。
芝麻见状,赶紧走过去:“你伤重,别动了,在里面等人来。”
邬长筠:“路上小心点。”
“我跑过好几趟,路熟,放心,倒是你,伤重就别乱动了,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好好养身体,在后方配合我们。”
邬长筠硬撑着坐直了,同他敬礼。
芝麻腰杆挺得笔直,举手还礼:“各司其职,为了胜利。”
“保重。”
……
来接他们的是两位小战士,一身缝满了补丁的蓝灰色棉衣裤,鞋头也是破烂的,虽衣衫褴褛,却精神昂扬,充满朝气。
一行人穿过安澜门,进入延安古城,两位同志将杜召和邬长筠送到宝塔山南麓的医院住院部,又把贺明谣安排到城里的民居宿舍暂住。
邬长筠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虽路上处理过,但一路舟车劳顿,身体虚极了。
住进病房后,她还是嗜睡,这儿条件有限,食物大多用黑豆、玉米,偶尔开个小灶,来点米面吃吃,又没有充分的鸡鸭鱼肉,只能靠过来探望的同志带些鸡蛋补补身子,就这么休养一个星期,脸色也好了不少。
杜召自己也伤得厉害,肩部的断口感染了,一直低烧,虽和邬长筠不在一个病房,但天天都过来守着,坚持陪着她,或是推轮椅带她出去透透气、晒晒太阳。
每天,邬长筠一醒来就能看到他,两人时常什么话都不说,就静静看着彼此,任时光流逝。
十天过去,他们的伤都好了许多,完全能够自由活动,也准备搬进组织安排的宿舍了。
在红公馆的审讯室中,杜召脑袋曾被扎进一根细针,位于大脑左侧顶叶,一直没拔出来,偶尔会头痛,高烧退后,邬长筠便陪他去城里的门诊部看了看医生。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道:“我们这里目前还做不了手术,就是以现在国外的医疗水平,开颅也会有极大的生命危险。”
邬长筠问:“多大成功率?”
“百分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