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爷戴着厚毛帽,两颊皆是冻疮,拿出红薯,秤了秤,用油纸包好递过来:“两个铜板。”
李香庭掏钱给他,握着滚烫的红薯取暖:“大爷,这风大,您往右边挪挪,有墙挡风,还暖和点。”
老大爷连连摆手:“往那边去,西边过来的人就看不到我了。”
李香庭剥开红薯皮咬了一小口,甜糯可口,他给大爷竖了个大拇指:“好吃。”
“老家种的。”老大爷笑得眼眯成一条缝,和长而深的眼尾纹连着,快通到鬓发,干裂的唇内喷出一团团热气,“都放地窖里存着,冬天取出来烤着吃,又香又甜。”
李香庭见他抱着双臂冷得跺起脚来,又问:“您怎么这么早出来摆摊?这会路上还没什么人。”
“早出摊,能多卖一个是一个,谋生嘛。”
李香庭看着他沧桑的笑,又道:“我再要一个。”
“好勒,给你挑个大的。”老大爷选好,展示给他,“大吧?”
“大!”
“这个重,大早上生意,还收你两个铜板,好吃下次再来。”
“谢谢。”
老大爷给他包上两层油纸:“小心烫。”
“好,那我先走了,再见,祝您生意兴隆。”
老大爷摆手:“也祝你吃好穿好。”
李香庭回到学校宿舍,烧了点开水暖暖身,又看了会书,瞅着时间差不多了,便拿上红薯去敲隔壁老教授的门。
人上了年纪睡得早也起得早,老教授开门,见他递来油纸包起来的玩意,看形状,猜道:“红薯?”
“是的,我放小火炉上暖着,现在还热,您快尝尝,特别甜。”
“好勒。”老教授接下,“进来坐?”
“不了,我收拾收拾,准备去办公室。”
“行,那等会见。”
上课、看书、画画……
每天围绕着这几件事,基本没什么变化。
李香庭一直在等政府的电话,可过去三天,他反应的事情没有一点回应。
于是,他在周四下午又去了趟市政府,果然如李老师所说,他们态度敷衍,没有一个想多事的,扬言道:这事不归我们管,你去找佛教协会。
李香庭便又按工作人员给的地址,跑了趟佛教协会。地点在一座大寺庙里面,只有一个中年妇女在,她听李香庭陈述完,回应:普华寺一直不归我们管,也不参加任何佛教活动,从清朝起就没落了,寺院归属里面住着的和尚,是叫灯一师父吧?文物的话,你去找文化局问问。
文化局在市政府大楼里,李香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