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罗拉的眼神在她身上扫过时,富小景立刻底气不足。她的青春并没给她带来自信,反而让她心虚。
岁月在罗拉脸上留下的痕迹,反而更增添了她的韵味。以亚洲人的眼光来看,她的五官并不算美,单眼皮,眼睛狭长,鼻子不够挺,脸太过平面,但她有一种气场让人忽略她五官的瑕疵。她越老越美。
富小景开始以为这美是岁月带给她的,后来发现那太片面。她的美是岁月累积的成功和金钱支撑的。没了成功和金钱,岁月带来的多是皱纹和下垂。
罗拉是一个成功的女人。
不同于理工科,文科的科研经费少得可怜,人类学系也不例外。但罗拉是人类学系的例外,她手握大把基金,财大气粗,门下的博士生要比别家阔气得多。
在资本主导的社会,钱是通行证和护身符,学界也不例外。谁有大把经费,谁就有底气。申不到经费,在自己学生面前都牛气不起来。没拿到终身教职,经费一断,随时可能走人。
罗拉是中越混血,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她开口却是一股牛津腔。
“你之前学过四年希伯来语,怎么想到中途去读人类学?”
富小景把当初申请材料上的标准答案又用口语复述了一遍。
“《旧约》原典你一定系统读过吧。”
富小景点点头,就是因为读不下去了才转的人类学。
“你最近在做哪方面的课题?”
富小景如实讲了自己的困惑,“研究对象一旦知情,我就变成了一面镜子,再诚实的人面对镜子,也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刻意挑选最好的姿态,真实度就会大打折扣。”
“你或许可以换个思路。”罗拉的点拨到此为止。
即使她是罗拉的亲学生,罗拉也不可能明白无误地告诉她去隐藏身份,那里面的学术风险实在太大。一旦录音爆出,罗拉多年声誉可能毁于一旦。
罗拉早年做的课题是最庸俗的美国人也关注的,那是一条快速成名的路径。在获得终身教职前,她多次在学术伦理边缘疯狂试探,不止一个研究对象把她告上过法庭,但最终有惊无险。她的丈夫是曼哈顿中城某个“白鞋”律所的资深合伙人,这实在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功成名就后,罗拉不再触碰任何有争议的课题。
罗拉的成名经历不可复制,至少对富小景如此,她并没有一个做律师的丈夫可以帮她打官司。
而且,大所律师意味着高收入,罗拉即使学术生涯断了也可回家做全职太太。富小景可没人托底。
在短暂寒暄后,罗拉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