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那老人家见了李婠几人,忙停下手上动作,将锯子放下,嘴里一面发出“啊、啊”几个音,一面比划着让李婠起身,后双手又比划了几个动作。
李道婆看了,与他说道:“这位是贵客,我来招待,你不用管,厨房里有好几个汉子和两个姑娘,劳烦你给他们烧些茶水,多烧些,也送些来这边。”那老人连忙点头往右边厨房去。
外头淋漓下着小雨,屋中昏暗,李道婆左右寻摸出一个火折子,将桌上油灯点亮。她指了指凳子,说道:“坐罢。”李婠依言坐了。
李道婆问道:“打哪儿来?”李婠回道:“从梁州来。”李道婆道:“倒是远。”三言两语说罢,两人也不开口了,正此时,那老人家端了个盛着茶水的粗碗来。
李婠本对此事慎重之至,此时正于心中斟酌言辞,见此忙接过茶碗,只是茶水滚烫,烫得李婠双手通红,她只当未觉,面不改色地放在桌上,将手藏在袖中。那老人家乐呵呵比划了个喝水的动作,李婠笑着道谢,老人家又双手比划了一大串动作,李婠忙看向李道婆。
李道婆黑着脸道:“他叫你喝完叫他,他是个话多的,别管他。”说罢,她扭头道:“去去去,厨下去。”她将人赶了出去。
李道婆见李婠着衣衫半湿,强撑着坐着,叹了口气,也不多问,道:“你千里迢迢来此,又在我门外站了三日,也不能叫你空手回去。”她指着李婠身后的两架机子,说道:“后头两个机子那老头儿改好了,你让那几个汉子搬回去罢,寻个寻常匠人便能拆解,回去罢。”
李婠浑身冰冷,手上生疼,身子禁不住打颤发抖,她面无异色起身,绕着那两个物件看了看,问道:“不知这一个作价几何?”
李道婆斜了她一眼,冷道:“价贱,若能多刮些民脂民膏,少供养些金枝玉叶的公子千金,千万架也造得。”李婠只当听不懂,正色道:“婆婆欲推广革新之法,只如今官不理,富不为,民无力,我有一法可让其天下皆知,婆婆可想一闻。”李道婆垮下脸:“你个女子懂甚?快快使人抬了东西回去。”
李婠不理,说道:“现今女子梳棉纺线、摇纱纺步连日不止,一月只得纺六匹,现今官差以现钱折布税,只得贱价卖于商人,层层剥利,百姓艰难。”
李道婆听此,冷哼一声道:“说这些作甚?官不理,富不为,人人都捂着眼睛当瞎子,你到是个明眼的。”
李婠又道:“不敢当明眼二字,请婆婆听我一言。
梁州占据地利之便,在仓江以南,下通横州,淮水一代,与西京、台州,绍南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